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醉酒诗百篇 (第2/3页)
时代的诗人中,明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锋性。这或许就是现在人们对评价不高的原因。大家还对你创造的这种语言结构体系还感到陌生。 想要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达到一种新的艺术效果,就要先从解禁语言的套路上做起,这从诗歌发展史来说,是很自然、正常的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取代旧的事物。艺术创作亦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你的光芒一定会让所有人都闪耀的睁不开眼。 你要相信自己!” 听着戈文的话,查海生的心灵突然感到异常宁静和镇定。 …… …… 在穿过了几条胡同后,两人跑到位于海淀区的大钟寺,这里离北京政法大学老校区不远,查海生的住处正是这里。 回来时,时间已经快到中午。 路上,查海生在家门口的街面上买了些现成的食物,又拎了几小瓶北京二锅头,和戈文进了家门。 进了家,两人也没有客套,把食物摊开,拿了筷子,找了酒杯,倒上酒,便吃开了。 两人一边吃一边就着酒谈天论地,不亦乐乎。 戈文和查海生初次见面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演讲会上,之后两人虽然一直都有联系,却并没有深交。此时戈文才知道,查海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 查海生的工资并不低,一个月有60多元,如果他能和其他人一样,安心地上班、下班,简单地填充日子,打发业余时间,生活过得一定不会太差。可是他的生活却捉襟见肘,充满了生存危机。除了定期向家中寄些钱,查海生大部分工资主要用于购买书籍,他对物质的追求低得怕人,只需要填饱肚皮,哪怕是半饱也行,但他一旦看上了一本有价值的书,会不惜血本买下,根本不去考虑这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书,余下的日子该怎么过。 20岁的查海生就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诗歌便是他生命血液流动的载体,他要借着诗歌的力量维持血液的循环。没有诗歌,不知道他的日子将如何持续下去,而书又恰恰是他血液里的养分。 查海生对于诗歌的爱让戈文非常感动。 除了读书写诗,查海生还对荷兰画家梵高崇拜得五体投地。他称梵高为“瘦哥哥”,收集了大量的梵高作品画册。 梵高的绘画不时诱发了查海生的思考,而梵高借鉴东方艺术用线的表现力同时又给了油画色彩的特殊威力使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样的创作精神,查海生几乎一脉相承。梵高用生命作画,画里灌注了生命的颜色,而查海生也是用生命写诗,诗里也浸入了自己的灵魂。 查海生的酒量很好,戈文的酒量更是前世当酒吧歌手的时候变锻炼出来了,可是喝到最后,两人都喝高了。 查海生端着酒瓶高声的朗诵那首,这首诗带给他异常的亲切和向往。 等把诗说完,查海生不由分说,咕咚咕咚几口,将剩了足有三四两的二锅头一口干下。 而戈文见状,哈哈大笑说了声“爽快”,然后同样将桌上刚刚被查海生倒满的一杯酒整口干下。 高度二锅头酒精顺着喉咙流进肚子里,火辣辣的疼。不过两人却丝毫不在意,心情十分的兴奋。 查海生将手里的空酒瓶往桌上一墩,痛快的嚎了一声:“舒服!” 然后他转头看向戈文,睁大了眼镜说道,“戈……戈文……我现在有感觉了……” “想要撒尿就自己去,我还要喝酒哩。”戈文将桌上仅剩的一瓶二锅头拧开,歪歪斜斜的给自己和查海生的酒杯倒上酒。 “不是,我……我是说……我现在有灵感了,我要写诗……” “写诗?”戈文疑惑的摇了摇头,然后便是一愣,眼睛大放光明。 他哐当一声站起来,差点把饭桌给掀翻,桌上放着的三个空酒瓶咕噜噜的东歪西倒落到地上,没碎。 “纸在哪儿?纸在哪儿?”戈文摇摇晃晃的找着纸和笔。 “哈哈,纸不就在你那里吗!”查海生笑着指着戈文旁边的凳子。 先前两人喝酒时聊得话题很广,除了诗歌,两人更是对梵高的画作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查海生更是将自己的收藏的所有梵高的画册都从卧室里抱了出来,在饭桌边上摆了一张空凳子,摞起来厚厚的一叠,足足有半米多高。 此刻查海生指着的,正是这沓画册最上面的一本活页图册。 戈文回头一看,“嚯,还真是!” 左手拿起那本活页画册递到查海生的面前,右手在上衣口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支镀金的英雄牌钢笔,正是巴老送给他的那支。 “快……快些写……” 查海生接过,往饭桌上一放,大吼一声:“瞧好吧……来了,缪斯女神来了!”便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左肘碰翻了戈文给倒了酒的酒杯也不自觉。 戈文摇摇晃晃的走到查海生的身后,伸出个脑袋,想要仔细瞧他到底写了些什么。 可是他此刻醉眼朦胧,看什么都有些重影,除了能看到画册上一团鲜艳的色彩,根本啥也看不见。 于是戈文有些着急的催促查海生,“快点写……写完我要看……” 查海生嚓嚓嚓在画册的空白处龙飞凤舞,一边写一边还呵呵傻笑。 活页画册是个大开本,每一页上都印刷着梵高的美术作品,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