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内院赋诗迎贵客 (第2/2页)
谷之兵已有所动。” 关凤走来一看,只见魏、蜀、吴三家驻防参差交杂,当然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苦笑摇头不言一语。 “呵呵!的确不是好布局,此战必不久亦!”诸葛亮哪知关凤的窘迫,还以为她对战事有远瞻。 刘备也深知此荆州战局,便对关凤问道:“灵玥可有良策?” 关凤心想:“你们当我是神啊?我怎么知道以后怎么办?这里不是有个军师吗?”但想归想,刘备有问,不可不答:“丞相早有计策,大伯何须问灵玥。” 关凤一个皮球踢过去,心想,这个问题如你孔明解决不了,妄自后世称你“神机妙算”。 刘备一脸茫然,只说:“只知军师令子龙(赵云)、安国(关兴)领军北上,绕道上庸入川。尚不知此间如何应对。” 关凤一听,我说这二哥跑哪里去了,原是这孔明抽兵。如此自然是不会主动挑起战事,随即六个字便脱口而出:“敌不动,我不动。” 孔明闻言,抚掌一笑:“有灵玥助关公,荆州无患矣!”荆州战事初停,但各家部队犬牙交错,牵一发动全身。谁先动武,一则先失民心,二则惹了其他两家利益,首当其冲,必会背腹受敌。 关凤哪知这些,见蒙混过关,就对孔明恭维道:“丞相先知先觉,如有所谋,还望不吝赐教!” “灵玥过谦,呃!何为‘先知先觉’?”孔明一时没明白关凤的词语。 “额!丞相曾有诗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呵呵!自是……这般!对吧?”幸好关凤机敏,绕得这般解释。但还担心小罗同志害人,言语间底气不足。 “灵玥亦知此事?呵呵!灵玥也喜赋诗乎?”关凤所引,的确是刘备三顾茅庐时孔明所吟。想起孔明出山一事,三人也是一阵轻笑。 “灵玥对诗歌甚是喜欢,有空倒要向丞相讨教。”关凤暗擦冷汗,忙转话题。这孔明倒不依不饶了,羽扇一摇,颇有兴致的说:“当请灵玥赐诗,孔明必不藏拙。”
完了!完了!关凤心中好不懊悔,怎么惹上这般难缠人物。难怪气死周郎、又能舌战群儒。几十个人吵架都吵不赢的主,我惹他干嘛?幸好多练书法,对诗歌略有心得。关凤缓步走到书案前,深深思索一会,提笔展绢,落笔前对孔明说:“灵玥就献丑,以应丞相之诗!还望勿要见笑才是。” “呵呵!只愿观其大作。”诸葛亮有点迫不及待。只见关凤挥笔,悬肘沉气,一手稳重娟秀的隶书写下: 荆山横洛阳,江水分汉庭。 流民如蝗祸,天灾若瘟神。 乱世苍生苦,刀兵百姓冷。 草莽生英雄,战场死将军。 恒志匡天下,策马驱狼鹰。 拔刃擎日月,仗剑还太平。 愿有子期至,不做钓鱼人。 落款:答诸葛丞相诗,荆州灵玥,建安六年冬。 诸葛亮初一看,先呼:“好字!”,然后一口气看完,随即怔怔而立,良久不语。刘备、关羽早在关凤写时便看,均叹:此女怎生得如此才华。 “灵玥大才,此诗如是应亮之诗,当受一礼。”说完孔明便要辑礼。关凤忙阻:“丞相折杀灵玥了!” 孔明也不俗套,罢礼回身,笑了笑说:“怕是此诗所应,亦有灵玥之志。汉中王仁德,已知我等,日后灵玥必能大展所能,成就汉中王之大业。”说完转身向刘备一礼,言:“恭贺我主,得一‘女姜尚’也!” 刘备笑得合不拢嘴,关羽则嗔言:“灵玥胡闹,丞相莫要宠坏小女。” 诸葛亮又看了看关凤所写,说:“此诗既是应孔明,可否相赠?” “若丞相不嫌,正当送上!”关凤舒得一口气,正此时,门外关婷来报:“三小姐,府外有法大人,费大人等携礼前来,欲贺小姐开府之喜。” 关凤正好脱身,忙说:“此间婷儿须好生接待,前厅设宴,我速速出门相迎。”转身欲对三人告辞。刘备摆手阻之,说:“灵玥自去,孤等不是外人,亦会自便,稍时便至。” 关凤欲走,孔明忽想起一事,谨声说:“灵玥还当虎皮障面,免了些世俗相扰!” “谢谢丞相关心,灵玥定遵所言。”关凤知是好意,也懒问其所以然。只见关凤话音一落,便如一阵风一般跑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