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嬉三国_第三十八章,老子不听孙子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老子不听孙子云 (第1/2页)

    关凤听了禀报,心中疑惑不解。东吴的吕蒙和自己也算认识,吕蒙对荆州觊觎之心,一直未改,吕蒙送信来作什么呢?

    收拾妥当,唤来车马,关凤磨磨蹭蹭正要出门,就听门卫来报,称有赵累、伊籍、廖化等人前来“行都护”将军府。

    关凤莫名其妙的走到门口迎接,领得这些人进入了前厅。主次落座后,关凤就问:“诸位缘何来此,不是说有东吴信件么?为何不去父亲府上?”

    赵累道:“君侯有令:若是兵事,只须‘行都护’将军定夺。今有东吴军情,故而来此。”

    关凤一听,可是有点傻眼,自己虽然官高爵显,但排兵布阵、韬略计谋是一样不会。军国大事,岂能儿戏?让自己拿主意,纯粹是“问道于盲”嘛!这关羽也会偷懒么?

    关凤这倒是错怪关羽,关羽今日也想亲自议事,但头昏又犯,不得已才下令让关凤处理。

    不容关凤埋怨天埋怨地,伊籍已把吕蒙的信函拿出来,递给了关凤说道:“吕蒙探知曹cao兵压竟陵,是以助麦城曹真,恐对孟起(马超)不利。请君侯北上相助,并请荆州放开江防,让东吴水师由长江入汉江,增援竟陵。但君侯染病,不便烦扰定夺。故此,依君侯令,灵玥可代行其事,故来问之。”

    关凤心想:“问我?我问谁去?”反正横竖也是个不知道,顺手接过信函,随便看了几眼,便一个皮球踢回去:“伊别驾,汉中王将荆州托付我等,自是信任父亲忠义,依赖赵治中和伊别驾智谋。二位是荆州栋梁,此等军国大事,灵玥岂敢班门弄斧?愿闻在座高见。”

    赵累在路上也同伊籍争论过,两人意见并不一致,于是率先说道:“东吴与曹魏,均是狡诈之辈。丞相南征,关公染病,如魏、吴乘机相连,荆州危矣!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如今当以静制动,坚壁清野,固守所辖才是。”

    伊籍马上就驳斥:“若不动兵,必惹口舌。东吴怨我背盟;曹魏欺我胆怯。那时,军心不稳,怎当大敌?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依我之见,放开江防,督守江边。派一旅精锐北出当阳,以策应宜城孟起。”

    二人刚起争执,一旁廖化搭话:“既知魏、吴两家,是敌非友,已知其兵锋所指,何须如此啰嗦,孙子言:‘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元俭(廖化字)之见,只留一将驻防荆州,另调集大军,兵分两路,一取麦城,二夺葫芦谷。宜城尚在都亭候(马超)之手,荆州以北,三处互犄,再无担忧。”

    关凤一看,好嘛!三个人有三个意见,一个比一个声音大。每个人说话中都带“孙子”,也不知道在骂谁。听懂了三人大概意思的关凤,不自觉地手托香腮,感觉脑袋又大又重。听他们分析,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出不出兵都会得罪人。荆州想独善其身,貌似不可能。心中埋怨诸葛亮干嘛这么早去打孟获呢?但诸葛亮怎么会算也算不到关羽得头昏病。这下好了,关家父女,一个头昏,一个头疼。

    关凤没别的想法,只想在三人的意见中找个平衡,好歹也能拿出个主意来不是。左思右想,赵累做法太过保守;廖化的办法太过激进,容易往刀口浪尖上碰;伊籍办法倒也折中,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如此想,关凤却不敢马上表态支持伊籍,毕竟自己心中没有一点底。

    底下三个人,仍然各抒己见。关凤回想起自己当文艺委员的时候,当演出节目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总是让她们去做自己建议的事。如果有人说演“合唱”,好!那你自己找人练去;有人说“独唱”好,行!那你来领唱,突出你的独唱精彩来;如果有人说衣着太单一,也行!你去找花环啊彩绸什么的……

    想到读书时代的时光那些洋相百出的节目,关凤“噗嗤”笑出声来。底下众人听得关凤的笑,齐刷刷把眼光射向关凤。伊籍反应最快,道:“灵玥可有良策?”

    关凤此时,闹了个不好意思,只得说:“灵玥适才听了诸位高论,心中是这样想的,思虑欠妥之处,还请指正。嗯……”说到这里,关凤看见众人鸦雀无声,眼睛鼓鼓的看着自己,等待下文,关凤只能继续说:“先请赵治中回信吕蒙,告诉他荆州与东吴盟好之时,江防已早撤,相助一事婉言推脱便是。另派快马,报知各处要塞,加紧城防……”

    赵累听着听着,脸上开始堆上得意之色。伊籍性急,未等关凤说完,赶忙劝言:“如此必中曹cao之计……”

    关凤摆手阻止,道:“伊别驾勿要着急,听灵玥说完。伊大人同时可挑选一将,以何名目都可以,尽量不动声色,悄悄领一营兵马进驻当阳,以备不时之需。廖将军处,加紧准备人马,探好葫芦谷与麦城动向,伺机而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