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豪杰议事中军帐 十二将齐聚缺三人 (第2/2页)
翰一样是少数民族,只不过契苾乞泰是铁勒族契苾部人,相传是唐代名将契苾何力东征高句丽时在辽东留下的血脉,其祖上置田经商,颇有家资,成为辽东当地的土豪富户。可因为出身避讳,不得使用契苾姓氏,直到契苾乞泰爷爷这辈时,才恢复契苾姓氏,并以契苾何力子孙后代自居,天宝大乱时契苾家族散尽家产招兵买马,迎合唐军夹攻流窜到辽东的叛军和流匪,因为军功契苾乞泰的父亲契苾光被封为泊渚城镇将,三年前渤海入侵燕郡,泊渚城被渤海军队攻破,契苾乞泰的父亲和哥哥战死,他率领父兄的旧部和家族的私兵掩护部分百姓入山,与当时从新榆城和济宾城溃散下来的唐军联合起来,在山中与渤海军队打起了游击战,阻挠了北路渤海军队支援进攻东城渤海军队的计划,间接帮助李良淳取得了东城一战的胜利。事后沿袭了其父的官位,被封为泊渚城镇将,统领守卫泊渚城。 新榆城镇将李立三与契苾乞泰一样,祖上也是富豪,三年前新榆城镇将弃城逃跑,李立三代表百姓与渤海国攻城的军队将领谈判,用全城所有的金银财宝和新榆城主动投降为谈判筹码,换了全城百姓的性命,这也是燕郡一十三城,唯一一座没有死人,没有燃起战火的城池。事后渤海撤军,全城百姓联名上奏,恳请皇帝册封李立三为新榆城镇将,皇帝顺应民意,李立三也就成了新榆城的镇将。 济宾城的镇将郑炳铎年逾六十,原本是济宾城南山上的土匪,凭着山势险要和对地况的熟悉,与唐军交战数年,不仅没被唐军剿灭,反而越剿声势越大,与燕郡周边的唐军积怨颇深。当年天宝大乱时,也想过响应反唐,却被他的夫人劝住,他的夫人也曾是绿林中名头响亮的女匪首,她虽然是个女人又身在草莽,却有着郑炳铎所没有的胆识和气魄,她看出了安史两人必败的势头,劝说郑炳铎投降大唐,果然郑炳铎听从了夫人的意见,唐军不仅尽释前嫌,更是给了郑炳铎一个绿林将军的称号。后来安史之乱渐渐平息,郑炳铎部也因为战功被收编成为正规军队,收归在济宾城中,归济宾城原来的镇将管制。不过郑炳铎个性粗狂,当惯了山大王以后,早已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原本的镇将昏庸无能又贪钱弄权,总是拿着郑炳铎原本是山贼的出身处处挤兑他,不仅给他小鞋穿,还明里暗里索要贿赂,克扣军饷。时间久了终于把郑炳铎彻底激怒,他领着两个儿子,拉起自己手下的旧部,又重新回了南山当起了土匪。他当了土匪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山劫了那镇将的妻儿老小,然后大大的勒索了一笔钱财,那镇将付了赎金救回家人后,心中不甘,便派兵围剿郑炳铎,却被郑炳铎连克三阵,打得唐军仓皇逃窜,郑炳铎总算是解了那一口闷气。
后来渤海国入侵燕郡,当时郑炳铎的夫人正因病重而生命垂危,郑炳铎一时情急,便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下山去绑架名医上山来给夫人治病。郑炳铎的夫人自知自己寿命将尽,不想郑炳铎这样继续作恶,又心系燕郡被渤海国侵略的战事,于是便留下一封书信,信中详诉了自己想要以死来劝阻郑炳铎,让郑炳铎和两个儿子率领山上兄弟抗击敌军的想法,之后便扯了绳子想要悬梁自尽。说来也巧,郑夫人悬梁自尽的当天,郑炳铎的二儿子正巧在南山下捉了一个因为醉酒而倒在山路上的野道士。这野道士被抓进山寨之后,居然突然转醒,口中大呼道:“哎呀呀,有什么事情想不开,非要自寻短见!”接着在身旁众人的疑惑中挣断了牛筋一般粗细的绳子,三招两式便将郑炳铎的二儿子和手下打翻在地,然后夺门而出,径直来到郑夫人房中,将刚刚悬梁自尽的郑夫人救下,郑炳铎和大儿子惊觉后忙令人来捉拿这道士,这才发现了自己夫人寻思的事情,当下立即明白这野道士并非凡人,细问之下那道士才说自己叫做九真道人,而这九真道人正是玉仙门的张九真,是那苏若雪的师弟,忘尘道人的小徒弟。 张九真救了郑夫人后,又亲手配制药材治好了郑夫人的病,郑炳铎对张九真更是感恩戴德,敬为上宾,当他询问张九真需要什么回报时,张九真只说了二个字:救世。之后便朝众人一拜,一个筋斗翻出山寨高墙,待郑炳铎领人去追时,张九真早已消失不见了。之后郑炳铎便听从自己夫人和张九真的话,出兵对抗渤海兵,虽然未能击退济宾城的渤海军队,却也救了许多城中的军民。事后朝廷也论功行赏,封他做了这济宾城的镇将。 第二百四十一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