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大世_第一章 神秘符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神秘符号 (第2/2页)

直觉,但他相信这种浑然天成的直觉,因为这种无可名状的直觉曾给予他莫大指引,揭开许多古物身后的秘密。

    他头一次见到那种神秘而古老的符号时,内心涌起莫名的悸动与狂热,本能地笃定那是一种文字。

    仿佛耳边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内心有一团火焰被点燃,鼓励与驱策他深入探究。

    林阔深信,那种符号有其特殊含义,虽然现在无法窥透,但只要孜孜以求,探寻下去,早晚必有所得。

    一有闲暇,林阔便会搜集这些符号,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可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种符号极其罕见,凤毛麟角,寥若晨星,难以凑够数量,无法开展研究。

    这道理林阔明白,他参于了十几种古文字的研究项目,出了成果的几种古文字,都是样本充足。

    比如商周更迭时,有些部落沦为奴隶,失去使用自己文字的权利,致使那种文字断了传承。

    还有五胡乱华之时,战乱四起,互相攻伐,导致有些民族彻底消失在烽火中,他们的文字也随之世间不显。

    还有大唐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本来有自己的文字,但归顺盛唐之后,通用唐朝文字,本民族的文字渐渐弃之不用,导致他们的文字自然衰亡。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世界各地都曾出现,某些种类的文字断了延续,噶然终止。

    到了现代,一些古墓出土,内藏诸多古籍,经过考古学家归纳整理,许多沉眠墓xue中的古文字,重见天日。

    这些文字能够被考古人士掌握,首先一个必备条件就是样本充足。

    可以说,没有大量的样本,研究一种古文字,很难出现成果。

    由此可见,搜集样本,收纳足够的数量,对研究古文字来说,多么的重要。

    而林阔研究的这种符号,大多出现在比较贵重的祭天古物上,搜集样本的确很困难,但绝非不可能。

    “除非突然几座古墓出土,内藏大量这种符号,否则搜集工作太庞大,我们这些老家伙岁数大了,说不定明年就永世长眠了,干不了这种活。”一位考古专家摇头,说出不想研究这种符号的原因

    也有少数的考古学者表现出支持态度:“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你先慢慢搜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还有大师表示:“如果你收纳到足够的符号,我愿意加入进来,出了成果,我署名发表。”

    并语重心长地教诲林阔:“先将有限的精力,放到容易出成果的目标上,提升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成为权威人士。”

    “权威比成果更重要。”

    “权威人士总是比新手更有发言权,更有影响力,更容易吸引大众的视线。”

    “同样的成果,出自一个权威人士,与出自一个新手,所造成的轰动,天差地别。”

    “由我署名发表,肯定比你影响力大。”

    “这就是现实!有几人能够冲破现实?”

    “也只有我如此对你开诚布公,别人不会告诉你此中道理,或许你一时想不通,给你一段时间,你迟早会明白我的苦心。”

    更多的考古专家认为,继续坚持,一味深入,多半毫无意义,只会走进死胡同,看不到曙光,没有成功的希望。

    搜集这些符号的过程中,林阔几番碰壁,遭遇白眼,饱受质疑。

    明里暗地出现种种非议,指指点点,闲言碎语,有些则是很直白地嘲讽、奚落、嗤笑。

    “你早晚会碰得头破血流,然后意识到自己错了,幡然悔悟,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虽然考古界也有年轻人取得瞩目成就,但那是个例,歪打正着的成分偏多,只是机缘巧合下,机遇降临在那些年轻人头上,但那样的好运,不会青睐你。”。

    “好高骛远,半坡文化的刻画,倾尽众多考古名人之力,多年以来仍未完全解析,就跑去钻研这种虚无缥缈的符号,眼高手低。”。

    “一个毛头小子,初出茅庐,研究那种神秘符号,只不过是为青春期旺盛的精力找到一个消磨活动而已。”。

    “沽名钓誉,小小年纪就想别开天地,自成一格,头脑一热就研究这种绝世稀有的符号,好大喜功。”。

    “异想天开,若真可能出成果,那些大师早已着手,大张旗鼓地实施探索,哪有机会留给你,痴人说梦。”。

    虽然备受诟病,冷水泼头,但这些都没能挡住林阔的脚步,从容坚定,一往无前。

    他神情自若,淡然以对,利用空闲时间,一个人苦心孤诣,独自探索,身边已难见同类。

    只是这个过程,说起来轻松,个中滋味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这种悲凉,宛如振臂一呼,拍案而起,却无人响应,万马齐喑。

    只能黯然伤神,孤身上路,在黑暗中,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

    累了,不能停歇,没有时间喘息,冷了,只能抱臂取暖,身旁的一切冷彻心扉。

    “如果我已是权威人士,号召研究这种符号,搜集的速度一定快很多,可惜,在大家眼里我只是一个才入行两年的新手。”

    “人情势力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也许,以后只能暗中搜集了,免得总有人认为我争名夺利。”

    “套用网络上一句话,即便成功了,也只能独自屹立绝巅,深藏功与名,不想闻达于诸侯,呵呵,唉”

    夜阑人静时,林阔苦笑,望月轻叹,而后依然执着的收纳,积少成多,低调且隐秘地循序渐进。

    林阔的祖祖辈辈,热衷于古董收藏,不为商贾牟利,而是保留中华古迹。

    他家保存古物的那座楼宇,蜚声海内外,现已做成私人博物馆,对外界开放,供热爱古物的人游玩欣赏。

    但是古董内行人,仍然称其为林品斋,那是转型为博物馆前的名字,习惯了旧称呼,不愿改口。

    古董藏家之间互有来往,形成一个圈子,彼此间展示自己的藏品,交流心得,就如同各行各业举办研讨会一般。

    这种藏家间的鉴赏活动,林阔跟随爷爷参加很多次,只要时间合适,他就会央求爷爷,带着自己登门拜会藏友,观看其收集。

    藏友之间,彼此熟络,分外热情,多年以后,林阔回首往事时,仍是温暖于心,倍感亲切,尤其考证神秘符号受到冷落时,这种感觉格外清晰。

    出于对考古的热切追求,林阔选择的工作也与古物不可分割,目前任职大英博物馆,那里保存了几万件中国古代文物,林阔正在抽时间一一研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