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怅然一叹 (第2/2页)
莫非那个时代已有神话传说?天庭之上,还有乾庭?那是何种生灵的栖息地呢? 抛开神话不谈,那个时代的人,如何做到巧夺天工,打磨造就如此精致的器物,堪称瑰宝。 是历史出现过匪夷所思的断层? 难道说,上古时期,人类在造器方面,已经达到鬼斧神工的地步? 而后由于某种惊天变故,一切文明倾覆,举世成果湮灭,人类重归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态,宛如轮回般,重新开始? 那会是何等巨变?足以埋葬一世辉煌! 令全人类失却过往,割裂历史,重返蒙昧? 真的曾有那样一段灿烂的古史被掩盖? 这有可能吗? 因果指什么,是昔日因,他日果的意思吗。 “什么是长生乱?怎么还冒出个无上仙,越看越像神话。” “世间真有千秋血胤和万古传承吗”林阔十分迷茫,百思不得其解,喃喃自问。 电脑所解读出的内容,太有冲击力,极具颠覆性,使他开始怀疑自己对世界的固有认知。 这太不可思议,令他难以置信,打心底不愿接受,很排斥。 “倘若一切都为真,岂非天方夜谭,这世上哪有什么乾庭和无上仙,这一次或许哪里出现了偏差,多半是程序误判,否则,我竟然同爷爷一样,遇到几件未解之事,就开始迷信鬼神之说,嗨。”林阔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内心纠结,摇头苦笑道。 林阔的爷爷,年过七旬,酷爱收藏,时常徘徊于由林品斋改造的私人博物馆,流连诸般藏品间,欣赏与把玩古董。
老人家偶尔兴起,约三五个古物藏家,一来叙旧,二来探讨古物,各抒己见。 对林阔的爷爷来讲,这是人生一大快事,总是兴致勃勃,热情不减。 高朋满座,饮茗论典,一众藏友共赏古玩,好不热闹。 最主要的是,一群老人家喜笑颜开,畅所欲言,可以从容而放松地聊天,闲话古董背后的桩桩轶事,哪怕是牵涉到神鬼精怪,也可娓娓道来,无所忌讳。 爷爷口中那些奇闻,有些在林阔听来,简直就是鬼神妄言,属于怪诞之说,荒谬绝伦。 其中一部分,林阔已听地鼓膜生茧,耳熟能详,铭刻脑海中,想忘记都难。 就拿一座旃檀神龛来说,每逢佳友相会,爷爷几乎都会刻意的提及此物,绘声绘色的描述当年奇谈,滔滔不绝,惟妙惟肖。 这座神龛,是林家祖上传下来的,内中奉祀五大神像,十二小神像,服饰样式古朴而奇特,很难分辨源自哪个年代。 这些神像,由雪白玉石精雕而成,晶莹剔透,荧光灿灿,令人眼前一亮,抚摸的话,温润滑腻。 神像中,有佛有道,还有类似精怪的异类生灵,济济一堂,兼收并蓄。 对近代人而言,这样的组合很奇特,道与佛很少同处一庙供奉,何况两者一起与奇异生灵并列。 林阔爷爷言称,曾有赤顶雪羽的白鹤,在某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翕动双翼,飘然而至,落于龛前,衔芝起舞。 也有灵狐披星戴月而来,在星光月华下,宛如朝拜般,在神龛前,躬身匍匐,发出怪异的音调和声律,仿佛在祈祷。 有关这座神龛,还有一件更为离奇的事件,爷爷只对林阔讲述,巨细靡遗,声情并茂,并且神情严肃,非常郑重地告诫林阔,不可对外人道也,反复叮嘱,再三提醒。 关于这些事情,林阔小时候懵懂无知,真被唬住了,信以为真。 那几年,林阔常在神龛前添香,祈求神灵庇护,向天祷告,赐福己身,非常虔诚。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现代的科学教育,林阔慢慢的成了无神论者。 无神论的林阔认为,爷爷所讲的那些,很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是民间传奇,乱盖成分偏多。 读完大学后,林阔的世界观里,鬼神之说皆虚妄,仙佛之言乃杜撰。 在林阔看来,所谓鬼神,都是人类幻想出来的,用来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调味剂,或是寻求内心的某种安宁与平和。 可是,今日的结果,匪夷所思,太过出乎意料。 碧塔上的符号,他所解读出的涵义,让他感觉挨了一记闷棍,脑海昏沉,孰真孰假,难以厘清。 “此事先放一放,有时间再寻根究源,查找问题所在,看是哪里出了偏差。唉”林阔怅然一叹,伸了个懒腰,舒展双臂,仰头向天,收起了思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