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慈禧垂帘听政中国步入深渊 (第1/3页)
慈禧处决了顾命八大臣,安排进了自己的心腹,朝廷换了血,她就垂帘听政了。 她是个严酷的女人,就是对自己的亲儿子也是如此,由于慈禧对权利欲望极强,在同治十六岁亲政时,她总是横加干预,同治自己是皇帝,却事事自己不能作主,从而忧郁成病,于十九岁那年就病死了。 同治死后,慈禧让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登基,载湉,实际是她的meimei也是她小叔子的儿子,载湉此时三岁,小孩子自然好把控,1875年载湉登基,年号光绪,慈禧继而又垂帘听政,重新把握了大权。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人干政而使国亡的先例,清朝也有祖训,不许女人干政,但慈禧不断消除敢于和她叫板的异己份子,剩下的只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的人了。而她这个女人的心机是什么哪?她只求争权夺势,置国家的利益而不顾,一国之君“皇上”如她掌中玩物,国家大事视若儿戏,她只求在与人的角逐中不惜一切把所有的人都打败,她只求关起门来作皇帝。 其实,在清朝,从嘉庆开始,都是关起门来作皇帝的人,不把自己放在世界这个大熔炉里,现在这个世界,不还有一些国家喜欢关起门来作皇帝吗?有的已经被淘汰了,有的将来随着他的落后,还会被淘汰。 从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了十二年,这两次战争法国人在中国捞到了大量好处。又过了23年,法国人想一口吞并越南,越南人想请清廷出兵,有人说清廷惧怕法国,又有人说在中越边境有反清的黑旗军,他们不怕法军,遂越南人把黑旗军请了过去,黑旗军不负众望,战胜了法国人。 1883年,法国再度侵犯越南并扬言要入侵中国,清廷为了对法国人示好,撤退了广西云南一代的军队,和法国议和。 1883年5月,法国统帅李维利带领法国军队占领了河内,悬赏捉拿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刘永富豪不畏惧带领他的军队和越南人包围了河内,法国统帅李维利怕被困在河内,遂准备突围,刘永福早就料到了李维利这一招儿,告诉他的部将黄永忠说:“李维利出来,不要理他,放他过去,等他的人都出来了,你断他的后路。”又命“杨著恩”带人埋伏在低桥。 法军出了城没受到阻挡,以为突围成功,大喜,刚走到低桥,锣鼓声大作,伏兵四起,杨著恩率兵杀了上来,李维利见状,抹头往回跑,想再回河内城内抵抗,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黄守忠带兵又杀了上来,最后李维利全军覆没。 法国在越南两次失力,恼羞成怒,遂派海军将官“孤拔”带4000人侵战越南,“孤拔”带领洋枪队占领了越南首都顺心,越南沦陷,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军来到了中越边境,1883年,法军借口说刘永福是中国人,欲和中国开战。 1883年,法国人派军队来到越南“山西”山西是越南北方战略要地,越南使者来中国求援,清军怕法军战领山西后接着进攻中国,派清军进驻山西,守在这里的清军看法国舰队来攻山西,并没抵抗,跑了回去,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法国海军展开了大战,因法国海军使的是洋枪,又由于法国人多,黑旗军寡不敌众,黑旗军也撤出了山西。 法国得势,1884年向福建水师基地马尾港进攻,守将张佩伦豪无准备,又因清廷一味的妥协退让的政策,张佩伦不准兵士先开炮,违者处砍,使中国军队陷入被动。8月3日,法国袭击马尾港,张佩纶逃跑,清军与法军展开了激战,中国舰船还未起锚,全部舰船就被法国大炮击沉,官兵几乎全部牺牲。 此时清廷才向法国宣战。1885年法国战领中越重镇镇南关。这激起了边关军民激愤,年近七旬的老将军奋勇杀敌,使得中国军队士气大振。 1885年3月,法军统帅尼格里,分兵三路进关,法军在大炮掩护下,攻打到了长墙下,冯子才率军冲出了长墙;另一路清军在王德榜率领攻下了文渊城,这是法军粮草弹药储存地,攻下了文渊城,又从西岭杀了过来,又一路人马,又从东岭杀了过来,法军三面受敌,这时又来了铺天盖地的老百姓,尼格里身受重伤甩下1000多具尸体带领残兵败将逃回了越南。 中国由被动转成了主动,又乘胜攻下了凉山、谷松、观音桥等地。 由于清廷已没有了他祖宗开疆破土的勇气,只求自保,不敢一鼓作气打败法国,虽胜了法国人,却和法国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自然那里又有许多丧失中国权益的条款。 沙俄和中国是近临,沙俄在清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沙俄和后来的苏联,为了自身利益,通过一系列运作把中国领土内蒙,分裂出去了160多万平方公里。 1911年,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宣布独立。 ,当时在中国北方的沙俄,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完全cao纵了外蒙古的政权 中华民国由孙中山转到袁世凯的手中后,开始了与沙俄的艰苦谈判。民国统计:整个蒙古族共有近240旗,其中外蒙占108旗,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国拦腰斩断。中国的外交官们做出了极大努力,终于迫使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中国的领土,但自治。 1919年,主掌中国政局的段祺瑞政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