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_第二十九章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五) (第2/2页)

让一部份学生上山沟里的山楂树上摘山楂,摘回山楂放在锅里熬,熬出的汁液放在太阳下晾晒,晒去水分,剩下的东西剌成块儿,再剌成条,就变成山楂糕了。我记得jiejie还给我拿回过两块儿,我吃了,觉得那和合作社卖的没什么两样。哥哥jiejie们生产出了山楂糕,我想起了秋日里我们吃的甜棒(玉米秧子有的秋天没挂棒子,它的棒秧子是红的,棒秧子是甜的,叫甜棒)那么甜,我给老师建议:“咱们去地里搜集甜棒吧,搜集来甜棒,把它们剁成段儿,放到锅里去熬,不也能熬出糖吗。”熬出糖我们不就可以办个糖厂吗?我的建议没有被老师采纳,我们干了一个简而易行的勤工俭学项目——刨药材,我们刨的药材叫老头喝酒,毛绒绒的叶子,开紫花,长着酒盅样的花瓣,掰开紫花瓣,嗦那花蕊,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酒香。“老头喝酒”长在地界子上、地边子上、土坎沿儿上,药用部份是地下那部份根,或放半天假,或在礼拜日,扛上镐背上书包,漫田野里去找“老头喝酒”,数土坎沿儿上的老头喝酒好刨,往土坎子刨一镐,土坎子就会“哗”的一下子滩下来,那橘黄色的老头喝酒根就会立刻裸露出来,长在土坎子上的老头喝酒根扎得很长,而且异常肥胖,刨一棵这样的老头喝酒得到的根,等于刨几棵在地界子上得到的“老头喝酒”根。

    把刨下来的老头喝酒根背到合作社,从合作社收药材的标识上知道,老头儿喝酒真正的名儿叫(地黄),老头儿喝酒是我们这里地黄的土名儿。

    地黄在合作社里卖了钱,交到老师那里,老师记上了每个人交的钱数,定期公布,交多了的自然是脸上有光,交少了的自然是脸上无光。

    老师把交上来的钱买了几把“推子”,又从理发馆请来了理发师,在我们同学中挑了几个灵利的,跟这个理发师学理发,我是被老师选中的一个。

    班主任老师从我们班找来了一个同学,理发师一边讲解,一边在这个同学头上示范,我们跟这个理发师学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拿其它的同学做实验去喽。

    同学排了长长的一大溜队,等着我们一个一个的给他们去理发,把我们的手推得酸疼酸疼的。等我们学会了理发,老师允许我们把推子带回家里去,给村里的百姓服务。我们经常在街里的大石头上给百姓们推头,这是同学们深受其益的勤工俭学的成果。

    还有一些同学们觉察不出来的,老师买来了水彩、水彩笔,教我们画宣传画,为了节约开支,画画的纸不是买来的,是学校的旧报纸,把报纸刷上大白,再在上面画各种内容的画:中国人民踩住了帝国主义分子,举起钢枪向这些敌人扎去;社员们种的丰产田里长的麦穗像人一样高,在上面系上了红彩带,贴上了大喜字,大马车拉着它,向毛主席报喜去了……

    画好了这些画,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拿画,一个人拿糨糊,到村子的街里一张张贴在墙上。贴完了画,又渴又累,跑回了学校,找水喝,看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把缸子”,里边有多半缸子水,颜色nongnong的,这是老师们喝剩的茶吧,我一昂脖喝了下去,然后又“哇!”的一下子吐了出来,那哪里是什么茶啊,仔细一看,缸子底儿沉淀着许多颜料,嘴里又涩又苦,原来那多半缸子nongnong的水是老师画画的涮笔水。

    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

    勤工俭学搞得好啊!拖拉机献给社,办糖厂献给党,哎呀一呼儿嗨!我们少先队勇敢向前冲,呀呼嗨……

    不久,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唱着这首“勤工俭学”和“社会主意好”的歌去了ht中学,那原来是一座庙,如今供神仙的的庙堂变成了教室。

    ht庙的正殿(佛祖殿)学生们的桌椅都搬了出去,摆上了勤工俭学的成果,一进门是个大沙盘,沙盘上标注着山地、田野,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拿着教鞭,指着沙盘,讲述着学生们勤工俭学足迹遍及的地方,讲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

    那个女老师很漂亮,笔挺的身材,白皙的脸膛,两支小辫的辫子头,总是像喇叭一样蓬开,留海弯弯曲曲的,她头发的弯弯曲曲不是烫的,是天生少有的环儿头发,说话京腔京味儿,有着农村人没有的那种气质,听说是北京女六中毕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