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说服 (第1/1页)
看着脸色变幻的李儒,陈寻知道他已经成功了一小半了,于是他加快了语速,语音中透着一股自信的味道。 长平之败其一乃是因赵王愚昧,没有认清形势。冯亭献上党,赵国庙堂之上争来争去,却无一人能对即将到来的秦赵战略对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目光全部局限在一城一地之得失。 辅之以为如果赵王能够对这场战役有清醒的认知,赵国就不应该在秦国攻韩的时候袖手旁观,如果赵国早些与韩国合力抗秦,两国联兵之下秦国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赵王接受上党,完全是出于贪图小利,而根本没有做好倾全国之力与秦国的战略对决的准备,也没有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双方实力对比做清醒的估计。所以战争的早期,赵国一败再败,完全陷入被动。丢失上党全郡,只能退守长平。 而当时的上将军廉颇对于这场战争也没有清醒的认知以至于被动防守,居然妄想与秦国打一场消耗战。 要知道,秦军以60万大军进攻,赵国以45万精锐防守,而燕赵之兵的作战能力天下闻名。廉颇占尽地利,在军力上赵军并不吃亏。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空前强盛,已是那是财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赵国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廉颇居然想要和秦军打一场消耗战,辅之认为当真是异想天开。 若是在战争初期,廉颇便主动出击,打出与秦国决一死战的决心则其余五国必然发兵相助,到时赵国可为诸侯盟主也。 而赵括将军接手廉颇的烂摊子之后,因为前期廉颇的再三兵败,兵力已衰,而且在战争后期赵王还派使者去向秦国求和,使得前线将士离心。而秦国方面秦王亲赴河内,征调全部十五岁以上男子参战,给予前线最有力的支持,这些赵括有吗? 在绝地中,赵括奋起反击,虽然遇到的是秦国的战神白起,但是却给了秦国巨大的伤亡。 秦国60万人损失过半,也就是至少30万。而赵括战死后,赵军投降了20多万,也就是战死了不到20万。 赵括统军,绝粮46天而不哗变,足见赵括御下有方,乃是帅才。 赵括统军,绝粮46天而战,强攻对方壁垒,在各方面因素都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对战秦国名将白起以20万人的损失,斩杀对方30万人,其战法堪称一代大家。 赵括于赵国之功绝不下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因为有他,苏代才能劝说秦王退兵,因为他才使得众志成城的秦国庙堂竟然失去了继续作战的信心,邯郸之战后秦军数十年未能向山东六国大举用兵,难道不是赵括在绝境中发挥才华,带领军队奋力搏杀,将秦国举国之军打残打怕功劳吗? 陈寻的声音振聋发聩,使得李儒居然没有反驳的理由。 李儒细细想来,发现陈寻说的颇有道理。 “没想到陈辅之不仅是一员悍将,其谋略与口才也是如此之高明。”李儒心中暗道,但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辅之我且问你若我军兵力弱于敌军数倍,只有孤城坚守应当如何。” “当坚壁清野,坚守待援,等待援军到来之时乱敌军心,一举出击。” “何为坚壁清野。”李儒疑惑的问道。 陈寻闻言不由得语塞,因为坚壁清野一词是日后有王辅之才的荀彧荀文若率先提出的,现在还没有这个词的解释。 “老荀啊,对不起了,我今天要把你的词儿抢了。” 陈寻思索了一下道:“所谓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如此一来敌军日久必退。 “好一个坚壁清野。”李儒脸上露出赞叹之色,然后道:“我且问你若是你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又当如何。“ “主动出去,佯装失败,然后大开城门,引敌军进城。” 李儒皱了皱眉头道:“这不是将自己的地利也给丢了。” “非也,若是我领兵必将在开城之前在城内堆积稻草等易燃物,等敌军一来,放火烧城。” “只要敌军的先头部队一败那么,后续敌军必将胆怯,我军见敌军胆怯士气必然高涨,到时我亲自率众杀出身先士卒,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好好好。”李儒连声赞叹。然后目光一闪道:“辅之,我观你原先并无辅佐董相国之意,此次前来到底为何。” “我数日前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董菲小姐之后一见倾心,时常夜不能寐,故而想求文优先生帮忙。” 李儒闻言蹙了蹙眉头道:“你便是那日在洛阳城外救了我四妹的那位义士?” 陈寻拱手笑道:“正是在下。” “大胆,居然将主意打到我四妹身上,你可知我岳父有意将她许配给董璜董侍郎。”李儒大声喝道,目中满是严厉之色。 “先不说菲儿跟着董璜这种人是不会幸福的,单说若是让董璜这个草包娶了菲儿,那么相国百年之后董氏一脉必然会在他的手中衰败,先生可愿辅佐这等庸主呼。”陈寻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李儒陷入沉思,他知道陈寻说的是有道理的,董璜这个人不学无术,若是他娶了董菲,与董卓亲上加亲,日后必然会继承董卓的家主位置和统帅所有凉州军,到时他辛辛苦苦帮董卓创下的基业怕是会付诸东流。 看着陷入沉思的李儒,陈寻知道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辅之,相国大人对董璜极为看重,纵使我肯帮你也未必能成。” 陈寻大笑道:“文优先生这天底下董公最为倚重之人不是那屯兵陇西的牛辅,也不是那据守长安的李傕郭汜二将,而是你李文优,是你在董公最危险的时候助他躲过危难,是你在董公遭遇困境的时候助他走出困境,你于董公有如那张良萧何,你若是愿意助我,那么此事必成。” 李儒将手放到了额头之上轻轻敲击着道:“此事让我再好生思量一番。” 半刻钟后,李儒抬起头看向陈寻道:“辅之,我还有最后一问,若是你的回答能让我满意的话我便答应助你一臂之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