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1906_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锋枪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锋枪营 (第1/2页)

    因为MP3008是一种冲锋枪,消耗子弹的速度远远要比普通的步枪快,对后勤的压力十分的巨大。

    故此,只能够将冲锋枪集中使用,每一个红警师拥有一个冲锋枪营,约1000人。

    有人说二战时的苏军创造了将冲锋枪整营整连地集中编配使用的先例,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提机枪营甚至手提机枪团就已经在华夏出现并创造了许多辉煌战例了。

    战开始后,伯格曼冲锋枪大量应用于抗日战场,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淞沪抗战规模巨大,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华夏上海发起全面进攻,华夏军队当即予以猛烈还击,于是开始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此次会战日方共投入14个师团近30万人,外加2个海军舰队和400多架飞机。当时参加会战的日军超过其国内兵力的5至6倍,真可谓倾其老巢。中方先后出动70多个师月70万,已超过当时全国总兵力的1/3,外加几乎所有的空军飞机和海军。会战初期华夏军队处于主动地位,进攻屡有进展。随着日军的不断增兵,双方展开了极为惨烈的争斗战。会战中,华夏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虽然最后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但在华夏军队的顽强抗击下,日军付出了伤亡9万余人的巨大损失,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华夏的痴梦。

    淞沪会战中的一大奇特现象就是中、日作战双方都装备使用了7.63毫米“柏克门”式冲锋枪。但是华夏军队的装备数量远远超过日军。

    华夏军队在与日军作战中往往在近距离用“柏克门”横扫手持三八式准备拼刺的日军,使其防不胜防。日军历来轻视冲锋枪,虽然在20年代中期引进“柏克门”冲锋枪,但军方信奉“武士道”精神,重视刺杀和步枪精确射击,认为冲锋枪“百发一中”,弹药消耗大而射击效果差,所以日军装备的冲锋枪数量很少,仅供突击队和空降兵使用。

    1937年10月26日,华夏第9集团军88师262旅团长谢晋元,率1个加强营450人(史称八百壮士),奉命死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几十万大军撤离上海。面对数百倍于几、汹汹而来的敌军,谢晋元指挥若定。他对全营官兵讲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华夏人,要有华夏人的志气。现在我们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在坚守四行仓库的4天4夜里,八百壮士冒着日军的炮火顽强地打击敌人。他们先后击退日军6次大规模的进攻及无数次偷袭,用轻重机枪、冲锋枪、刺刀、手~榴~弹与敌人殊死搏斗,使四行仓库周围成了日军的停尸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和全国,还通过上海的租界传向国外。许多上海市民在苏州河南岸观战,为我军英勇杀敌呐喊助威,拍手称快。专为八百壮士谱写的爱国歌曲《中国不会亡》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这场战斗中,洋人拍摄的纪录片就记录下了华夏士兵从四行仓库窗口用伯克们冲锋枪扫射的场面。

    另外,阎锡山将冲锋枪在全军普及到每个连每个班,另建有独立的冲锋枪分队。

    据现有资料,最早由外国购入冲锋枪的是孙~中~山。1922年,孙从美国购入刚刚问世不久的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30支,全部配备其卫士大队。陈炯明叛变时,卫士大队奋起自卫,该枪曾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给叛军以很大杀伤。这也是有据可查的冲锋枪在华夏最早的战例。有一部文献短片,孙~中~山开完一大步出会场,孙身边几名卫士肩扛的便是此枪。

    黄埔学生军东征之棉湖一役,当战况岌岌可危,蒋~介~石濒临绝望之时,何应钦挺身而出,亲率卫士排向敌逆袭,该排人手一支手提式同时开火,给敌以密集扫射,终使战局转危为安,成为历史上一件值的一书的事件,这一天也成为蒋何共患难的纪念日。

    北伐之龙潭战役前夕,李宗仁乘船由九江下南京时,曾与孙传芳部队遭遇,李随身所带的驳壳手枪排和同行的陈调元的卫士连进行反击,陈的这个连就是伯格曼手提机枪连。孙部尽管人多又善战,也被驳壳枪与手提机枪扫的纷纷落水。

    十年内战时期,卫立煌在鄂豫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