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逃一劫 (第2/2页)
,翠儿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这可怎么办? 翠儿思虑再三,将小少爷放在地上,用绳子绑起来,她想等到自己爬上去,再用绳子将小少爷拽上来,也只能这样了。 将小少爷绑好以后,她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绳子上,两只手拽着绳子,两只脚使劲,虽然绳子把伤口又给弄破了,但是她依然在坚持,当爬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的体力已经透支,当她要放弃的时候,脑中想起了令老爷,想起了丁二,想起了正在下面的小少爷,一直在坚持着,八米、五米、三米、二米、一米,终于爬了上来,躺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满头的大汗,看着天空。 等到回复了一定体力,才拽起绳子,准备把小少爷拽上来,刚刚拽到一半,才发现由于绳子绑在小少爷的身上太松了,导致绳子变了捆绑的方向,已经勒住了小少爷的脖子,这很危险,翠儿加大力气赶紧的把小少爷给拽了出来,抱在怀里。 看了一眼小少爷,感觉不对劲,怎么没有了动静啊!很可能是由于刚才的那一下给憋得,马上去拍小少爷的后背,连拍了还几下,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翠儿这才放心,真的是有惊无险。 翠儿看着小少爷,含着眼泪对着小少爷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家里就遭到了变故,你的父母都死了,以后就剩下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了,以后我就是你的母亲,你就是我的儿子,怎么样?” 小少爷看着翠儿笑了一下。 翠儿:“你笑了,这么说你就同意了。” 说完这些话,擦干了眼泪,看着远方,心中仍然充满着希望,得赶紧逃走,离开这个地方,要不然就危险了。 翠儿抱着小少爷就往外走,但是这地方山峦起伏,树木茂盛找不到出路啊!翠儿感觉自己在山中走了很远很远,终于望见远方袅袅的炊烟,零星的有几户人家,她敲开了其中一家的门:“请问有人吗?” 从屋子里出来了一个老太太,手里拿着拐杖,两鬓斑白,来到翠儿的面前:“你找谁?” 翠儿:“我与我的孩子在山里迷了路,见天色已晚,想在您这里借住一晚上,不知方便吗?” 老太太:“竟然是孤儿寡母的,那就进来吧!” 老太太将母女二人请到了屋子里,坐了下来,给她们端茶倒水。 老太太:“你们孤儿寡母的,怎么会在山里迷了路,旁边连个男人也没有。” 翠儿:“其实我们……” 老太太见翠儿说话磕磕绊绊,就知道里面肯定会有隐情,便说:“从你们的眼神里就看了出来,你们肯定遇到了苦难,不得已才走到这个地步。”
翠儿:“您是怎么知道的?” 老太太:“年轻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这点事都看不出来,就白活大半辈子了。” 翠儿:“大娘,您就你自己一个人住?” 老太太:“对,就我自己一个人住,老伴死得早,儿子和儿媳妇为了赚钱,去县城打工了。” 翠儿:“这究竟是哪?什么地方?” 老太太:“这时位于盛京城北五十公里的天华山,山下面有个县城,是天华县的县城。 翠儿:“离盛京有五十公里?” 老太太:“对啊!” 翠儿回想起这些天的遭遇,真可以用阎王殿门口逛一圈,没死来,自己这些天竟然走出去了五十公里,算了,越远越好,越远越安全。 老太太朝翠儿摆了摆手:“丫头,你怎么了?” 翠儿回过神来:“没事。” 老太太:“快把孩子放下吧!你抱着他也很累的。” 翠儿将孩子放到了床上。 老太太:“您等着,我给你做饭去,你们母子两个人肯定是饿了。” 翠儿:“大娘,我来吧!怎么能让您给我们做饭呢!” 老太太:“没事,你大娘我的身子骨还硬着呢!” 半个时辰以后,一桌子的饭菜端了山来,老太太:“快吃吧,丫头。” 翠儿:“大娘,您也吃吧!” 老太太:“我看看这个孩子。” 老太太走了过去看了一眼孩子:“这孩子这几天都吃的什么?” 翠儿:“我与他在山里迷了路,这些天就吃一些山里的果子。” 老太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吃野果子,应该为他些奶啊!” 翠儿:“我没有奶啊!” 老太太:“我家邻居刚生完孩子,我去找她要一点。” 翠儿:“那就麻烦了。” 老太太走出门,走向了邻居家,过了一会儿端着一碗奶进来了,喂给了孩子喝,令伯麟喝完以后笑呵呵的看着老太太,老太太观察了他的面相:“这个孩子眉峰很重,脑门很宽,以后是个大人物。” 翠儿赶忙走了过来:“大娘,你说什么?” 老太太:“没什么,随口一说。” 用完了晚饭,已经是晚上了,老太太与翠儿躺在床上,老太太:“你们早上就走?” 翠儿:“对,明天早上就走。” 老太太:“那你的终点是哪里?” 翠儿:“我想回我的老家—在吉林的双阳县城。” 老太太:“你的家在双阳?” 翠儿:“对,我的老家在双阳,虽然父母已经死了,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根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老太太:“正好我们村的刘樵夫的老家也在双阳,他明天也回老家,你搭他的马车走吧!还快一些。” 翠儿:“我与他不熟,怎么跟他说啊!” 老太太:“明天一早我去说。” 翠儿:“谢谢啦!” 老太太:“睡觉吧!” 翠儿将蜡烛吹灭,这个晚上是这个母子二人睡的最踏实的一个晚上,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老太太就去找刘樵夫去说明情况,刘樵夫很爽快的答应了。 老太太将母子二人送到了马车上,并且嘱咐刘樵夫一路上要照顾母女二人,刘樵夫:“放心吧!大娘!不会让他们两个人受苦的。” 翠儿:“大娘,昨天谢谢你的照顾,如果遇不上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太太:“你们不要想的太多,困难早晚都会过去的。” 翠儿:“我与孩子有时间回来看你的。” 老太太招招手:“走吧!” 说完刘樵夫拉着母女二人踏上了回老家的之路,一路上两个人就说起了家常,有说有笑,翠儿将所有的苦难全部抛在了脑后,在她的心里只憧憬以后的美好。 刘樵夫边赶马车边问:“你的老家也在双阳县?” 翠儿:“是的,早年在双阳县,之后去的盛京城,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 刘樵夫:“你说也巧,怎么偏偏你赶上了我的马车,要不然你们怎么回去?” 翠儿:“真得谢谢你,对了,你回老家干什么啊?” 刘樵夫:“回到家里看一看,毕竟那是自己的根,忘不掉啊!” 俩个人看起来很投机,越说话越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