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眼族_第三百零一章 一团空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一章 一团空气 (第2/2页)

为挤压而在流动,也就是说,飞船里面的空气在流动,飞船外面的水同样也在流动,但由于金属块中的缝隙实在是太小了,导致了在缝隙中,空气与水并不能互相的流动,彼此卡在了缝隙中,你抵着我,我抵着你,这就形成了金属墙的密封性,封闭性。

    通过这金属块中的缝隙,良平了解到,根本就没有完全封闭性的物,其实一切物,在物中,都有缝隙,而物的密封性的强弱,就看其里面的缝隙的大小。

    水分子与那不同类的存在,也就是与那缝隙中的空气,抵触在了一起,良平能感受到那些空气,同样也在抵挡,他们同样也受到各处的压力,任何物,在任何时候,受到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压力时刻都在。

    力从没有消失过,也就是说,能量从没有消失过,如果说,真是通过物与物之间的接触,通过感觉,通过感受他物的感受,来找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倒不如说,其实是在找寻那无处不在的力,在感受那无处不在的能量,从而找到了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通过感受能量的变化与流动,找寻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自己不再是一个水分子了,此刻,已经成为了一个气分子,也就是说,通过水分子与气分子的接触,在了解了气分子的压力感受之后,良平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气分子。

    气分子,明显比水分子大多了,而受到的压力,也比水分子大多了,至于自身包含的元素,也比水分子复杂多了,气分子包含的元素,同样也比较多样性。

    气分子包含元素的多样性,一是他与周围同伴所包含元素有所不同,二是这里的气分子,也就是飞船里面的空气,与良平所处的水泡中的空气是不同的,与海面上的空气,也是不同的。

    压力无处不在,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物才会流动,虽然有的时候,压力会让一个物无处可动,被压在了一处,但当压力物物都在承受,无处不在的时候,物与物之间的流动就出现了,而且压力越大,流动性越强。

    气分子虽然同之前的水分子一样,也被拤在了对方之中,但由于他比水分子大,受到的压力也比水分子大,因此,他在被拤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被挤回出了金属块之间的缝隙,也就是说,他被挤回到了金属墙的里面,回到了飞船的里面。

    当进入到了金属大门里面之后,良平才终于明白,何为虚实之境,关键就在“关注”一词。

    虚实之境,并不是真的把虚的变成实的,把实的变成虚,到底是虚还是实,只不过是对于感觉来说的,也就是说,你如何去感觉一物,或是一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感觉是虚就是虚,感觉是实就是实,感觉在变化,虚实也就在变化。

    良平把自己想象成水分子,进入了金属块中的缝隙中,在这个时候,他只关注了缝隙,从这点上来说,实际上他是忽略了金属墙,这等于是把金属墙变成了虚的,在此时,他已经感觉不到金属墙的存在了,因为实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阻拦,阻挡他物,当实物对于一物来说,已经不能阻拦此一物时,那么对于此一物来说,实物就是虚物。

    关注一物或几物,忽略他物,他物就成了虚幻的了,这就是虚幻与真实,感觉的变化,就是虚幻与真实的变化,而如何做到真正的虚实变化呢?那就是要做到消除阻拦或是制造阻拦了,要想虚变实,除了在感觉上让虚变实之外,还要让虚的有阻拦的存在,要想实变虚,除了在感觉上让实变虚之外,还要把实的阻拦给消除掉,其实这些虚实之变化,在良平他们原来世界的兵法上,早就已经有所应用了。

    良平此次的感悟,并没有用他的视觉,只是用了感觉,用了触觉上的感觉,一物接触一物的去感觉,把触觉当作视觉一样的去探知,好似是灵魂穿越一样,又如同是灵魂飞越一样。

    虽然只是进入了缝隙,但其实这就是做到了“溶”,溶入他物,视他物为虚,融为一体,一体者,为自己也,自己者,无他物,他物成虚。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均为溶与不溶,关键就是可不可以融为一体,而溶之前要做到的,则是熔,有熔才可溶,真假虚实讲究感觉,感觉的关注在哪里,哪里就是真实的,被忽略的,同虚假无异,良平终于明白了那篇简短文章中所说的关于物的“熔”与“溶”,然而,对于意的“熔”与“溶”,看似此刻良平好像是做到了,可他仍旧还是没有搞明白,也就是这感觉,到底怎样才算是“熔”与“溶”,难道看做一体就是了?看不看做一体,有没有感知到,或是去感知一部分,忽略一部分,这样的虚实变化的感知,难道就是意的“熔”与“溶”?

    当气分子回到了飞船的里面之后,良平立马把自己的感知,向着周围扩散开去,良平知道,自己不能以一个气分子的状态去探知飞船的里面,因为如果他把自己当作一个气分子,那么,飞船里面的一切事物对于他来说,就如同全是庞然大物一样,显然这样并不利于他在飞船中探知飞船中的情况。

    当良平把自己的感知扩散开去之后,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团空气,既然可以与他物融为一体,那么,气分子与气分子,当然也可以融为一体,一团空气,自然就是一体的了,只要是一体,就是一个个体。

    不管飞船里面有没有灯光,有没有光线,对于良平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良平不在用视觉在探知,而是在用感知。

    良平不断的扩大着自己的感知范围,随着他感知范围的扩大,他的感知范围所包裹的空气团也越来越大,开始慢慢充斥起飞船里面靠近金属大门的那部分范围来。

    也就是说,代表良平的那一团空气在随着良平的感知范围的扩大而变大,把越来越多其周围附近的空气给包裹了进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