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演出的高潮和谢幕 (第2/2页)
如何,苏联在目前的问题上是不会再陷入困境,倒是英法德加上意大利都已经站在战争的边缘。 可是战争一下子还是打不起来,因为希特勒听从了墨索里尼的建议。 、、、、、、 9月28日夜,希特勒的专列驶出柏林安哈尔车站,前往德意交接处的蒂洛尔州小城科夫斯坦因,他将在这里和墨索里尼碰头。 希特勒热情的欢迎了自己的盟友,两人乘坐希特勒的专列前往慕尼黑,陪同墨索里尼的有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墨索里尼的女婿。 同前几天的戈德斯堡不同,慕尼黑的街头根本找不出一丝将有重要会议将在这里召开的样子,四大国的会谈好像被什么故意忘却了。其实这都是希特勒的授意:他下令慕尼黑禁止一切的公开欢迎。 希特勒这是要英法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客们明白:第三帝国蔑视国际会谈。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按时赶到,张伯伦和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也是接踵而至:相对于迎接张伯伦的巴伐利亚州议员、党卫军旅队长克里斯德安-韦伯,德国人给了法国佬更多尊重——在机场等迎接达拉第的是戈林。 9月29日下午一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领袖大厦”会议室里坐着“欢迎”张伯伦和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同英法两国的实际掌权者握手时面无表情、冷冷淡淡,甚至都没有起身! 围绕着一张圆桌,慕尼黑会议就这样开始了,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连进入会场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需要在酒店里等着四大国的“判决”就成。
英国代表团同捷克斯洛伐克人住的是同一家酒店,为此里宾特洛夫讥讽:“他们不会在那里干蠢事。” 谈判整整进行了13个小时,会谈“圆满”结束,30日凌晨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在“慕尼黑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多年以后林俊才从战犯的审讯记录中得知会谈结束后希特勒同达拉第的一段对话、一段可以载入“世界政治关系十大无耻语录”的对话,而这个无耻是属于法国佬的: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人不同意怎么办?”希特勒问。 达拉第厉声回答:“阁下,您问如果他们不同意怎么办?他们必须同意!” 法国人此时可是同捷克斯洛伐克有盟约的! 会谈结束后,张伯伦和达拉第将会议结果通知了留在慕尼黑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们: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和原来临近奥地利的地区。 30日当天,张伯伦与达拉第就各自返回了伦敦与巴黎。 回到巴黎的达拉第在热布尔机场受到胜利者的欢迎,法国的内阁成员、议会议员、工业银行巨头和驻法国外交使团的代表齐聚一堂,所有人都为达拉第取得的外交胜利表示祝贺——他们都不希望战争。 美国驻法国大使布洛克一定要和德国驻法国参赞布劳尔抽一个烟斗——按照美国人的叫法这是“和平烟斗”! 达拉第是在一片“达拉第万岁!张伯伦万岁!”的欢呼中被抬着送上了汽车。 张伯伦在伦敦怎么样呢?就是他那片众人熟知的和平宣言。 1938年10月1日,德军在冯-勒布上将的指挥下跨过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畅通无阻的经过了由法国人马奇诺设计的防线——那是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为希特勒打开的。 10月2日,波兰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奥尔沙地区。 林俊同莫斯科的所有军政大佬一样,以一个合格观众的身份从头到尾的看了一出世上难有的大戏,很多人都被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外交才能与政治远见”搞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得知“慕尼黑协定“内容的第一时间,斯大林问自己的爱将:”安德烈,好戏落幕了,想说点什么。” “斯大林同志,只有一句话:谁的拳头大就是真理。” “呵呵。” 1939年即将来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