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俄式思维惹得祸 (第2/2页)
” 林俊侃侃而谈,芬军到39年都还没有制定出基本的军事条例,训练水平也低;军官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受到沙皇俄国、瑞典和德国的战术影响都很深,这从曼纳林手下的那些军官们的军事生涯履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出来。而沙皇俄国、瑞典和德国的战术基本都要求大兵团和重火力,而这开两个条件芬兰都不具备。 芬军甚至连专门的游击战都没有进行过训练,也没有为芬兰独特的地形制定出可行的军事条例,官兵们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和芬军相比,红军继承了俄国几百年的战争经验,即使是1904至1905年遭到惨重损失的日俄战争中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并在一战中运用了这些经验。对与曼纳林还说,他认为能够值得庆幸的是红军在国内战争后并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些经验,而且“肃反”清洗了大批红军军官,加上红军鄙视任何陈旧的东西,他认为红军初级军官和军士的军士素质很低! 曼纳林认为红军无论如何坚持说自己已经抛弃了老的那一套,但只使用于国内战争时期的那些陈旧条令是他们进行指挥的基础,并且认为那些“农民”不管是什么军衔,战场上不过是凭着那股暴力天性和每个人背后政治委员的枪口顶着才一路向前。 老贵族终于失算了,如果没有林俊,39年时红军缺乏有经验指挥官的情况会是事实,有些指挥师级部队的主官竟然是大尉军衔的年青军官。“肃反”虽然破坏力巨大,但现在远没有芬兰人听说的那样厉害。 每个人背后政治委员的枪口顶着?——这是老贵族错的最厉害的地方,自以为是的高傲可能是他唯一的弱点,他看不起任何布尔什维克人,当然也就不自觉的把所有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想象成了一无是处的低等人。红军的指战员是为信仰而战,而不是因为后面抵着枪口!
曼纳林认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就是将芬军在除过“曼纳林防线”以外地区把军队做分散布置,“滑雪家”们将带着他们的必需品穿过荒野做大范围的机动,从侧翼和后方攻击困于荒原的红军。 能否在森林里建立防御要看可供利用的时间有多少,最好能在森林深处建立一道主要防线,并砍到树木阻挡公路、为大炮扫清射界。如果有做够的时间和人力,曼纳林还想在离第一道防线不太远的地方建立第二道防线,甚至在适当时机建立第三道防线。 林俊估计曼纳林会按着他自己的想法去备战,而这也是林俊从情报和记忆里总结出来的观点,更不用说这本来就是曼纳林唯一能够选择的战争方式。估计这会老贵族还不知道自己的方法能不能行得通——有几个人会相信芬兰的杂牌军能够挡得住强大的苏联红军? 如果红军按着伏洛希诺夫的建议进行部署,林俊会信。 国防人民委员同志的建议明显出于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人思维,而这种思维正是曼纳林所熟知的,他这是在用俄式思维猜测苏联——苏联将占领芬兰。对付苏联的这个理所当然的战略目标老贵族的布置毫无缺点,还好,林俊的思维不是俄式的,而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思维。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战争和政治经验不是西方人能够明白和学得会的,就是那些所谓的中国通也不会真正了解!曼纳林知道苏联有个快速崛起的副国防人民委员,但他只不过认为那个26岁、叫做安德烈的家伙不过同沙皇时期的那么几个宠臣一路货色,全靠着斯大林的溺爱才获得高位,不会有什么真才实学,也就是个一无是处的草包。 分散式的流动作战?那就让芬军自己在森林里捉迷藏吧! 曼纳林对付“俄罗斯式战略”的部署正好能让林俊的计划变得更加可行,因为这样芬军在林俊制定的红军主攻方向上的力量必定不会是芬军的全力——用己方全力攻打熟悉进攻方式能够克服的防御地区就会变成公牛和绵羊之间的斗力,而不是大象和野兔之间的捉秘藏。 和古谢夫一直讨论到中饭时间,正准备一同去食堂,在桌子上文件堆的最下层看到了一份自己没来得及翻阅的文件,草草看了下后林俊忍不住笑了。 文件是古谢夫整理的,他当然知道里面的内容,忽然听到林俊冒出一句:“希特勒个疯子,神话看多了,脑子有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