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_第三百四十章 全民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全民战争 (第1/2页)

    “凡以恐吓无辜平民、损坏平民财产为目的的空战是被禁止的。”——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张伯伦在1940年2月15日在英国下议院的一次演讲时做过一个声明:“即使其他国家做了伤害平民的行为,英国政府决不会卑鄙地以袭击妇女及其他无辜平民来恐吓他们。”

    结果,英国政府的“人道政策”因张伯伦的下台和完蛋、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上任,在1940年5月10日结束了它短短的使命:丘吉尔上任第二天便下令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德国弗赖堡。有英国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指出:正是丘吉尔点燃了空前毁灭和恐吓德国人的战争引信。

    从40年五月开始,在经过英军八次空袭之后,德军在1940年9月对伦敦进行了连续多个夜晚的反攻轰炸,并于11月4日再一次袭击了考文垂。一书的德国作家汉斯-朗夫认为,这次对飞机发动机工业中心的轰炸被公认为全面空战的开端。当时,工厂附近的城市建筑一半被彻底摧毁,几百人被炸死。这次空袭之后,德国空军停歇了一段时间,而英军基本上夜夜都进行着所谓“高精确”的空袭,直到1942年初。

    但是那会猛烈的袭击对德国经济影响并不显着,军备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1942年。当年2月21日,阿瑟-哈里斯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第三帝国总司令,对德战略轰炸出现了转机。他建议英国空军停止对具体目标的摧毁,要求对德国城市进行地面轰炸:他认为,要摧毁城市首先应摧毁其工业企业,以消灭德意志人民的士气。

    二战结束后几个月,战胜国的首领们早已忘记战争摧毁的城市,而是争先恐后地瓜分起战败国: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于摆脱轰炸德累斯顿被彻底摧毁,其它区域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只有别墅区所受的破坏相对较轻。全城共计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毁,11000座严重受损,70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由于政治宣传的影响,对于平民死亡人数的各种估计差异很大,纳粹德国的估计为350,000到400,000,德累斯顿市立博物馆的证据显示有25,000人死亡。有一点值得注意:苏联红军已经从东面逼近德累斯顿,距离不到100公里,而且没有什么坚固防线能够挡住红军,而德累斯顿有发达的光学工厂,之前城市体系基本完好,显然西方不想它完整的落入红军之手。)和其他几十个城市的责任,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不是他亲自下令轰炸似的。

    阿瑟-哈里斯战后写了一本名为的书,在书中他特别指出:除了埃森战役,其余战争时间里,英皇家空军轰炸压根就没有将某一工厂作为袭击目标,即使成功毁灭了一个企业,也被我们看作是附加的成绩。而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市中心的毁灭,因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的炸弹就越容易摧毁整个城市。

    战争期间,英军向德国城市共投下9.5亿枚炸弹,重达43万吨。

    说到丘吉尔的灭德国人民士气的战略决策,它非但没有加速战争胜利的到来,反而拖延了战争的结束。

    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美英两国都不断地为自己的行动辩护。

    比如到1964年,美国空军退伍中将艾拉-伊克尔这样说:“对于美英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时牺牲的13.5万德累斯顿人民,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没忘记战争的始作俑者,并且对在美英空军顽强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牺牲的500多万平民再次表示惋惜。”

    而英空军罗伯特-桑德比元帅的语气比较缓和:“没有人会否认,德累斯顿之战是场悲剧,这是因残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场骇人灾难。1945年春天的这场袭击不是一场恶战,虽然盟军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袭的巨大破坏力。”

    英军元帅的这种幼稚说法其实是在为其全面轰炸德国辩护:“城市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不是城市的废墟。”——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富勒。

    、、、、、、

    这就是林俊所知的“战略轰炸”,就不需要描述无数次的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