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_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民动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民动员 (第2/2页)

“素质高”,分化程度高的兵员训练起来又好处,至少掌握技术装备优势明显,但那也是要时间和精力的——英美有时间,可怜的法国佬可没时间,就是新兵都是博士组成也是白搭,因为面对是德军,它不会给你时间。光有文化、没有军事底子的新兵什么都不是,当国家必须要将新兵送上前线,没得选择时,子弹不会因为你的毕业证绕着弯走。

    苏联就做的很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组织对劳动人民进行普及军事训练,比如从1927年开始,苏联就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

    在三十年代末,苏联各级政府就一直在开展“劳卫制”、“伏罗希诺夫射手”和“卫生为国制”等国防证章的考核制度,有具体的标准,基本上是全民运动。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仅“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在全国就有十五万六千多个小组、两万六千六百八十个小队和三千五百个中队。有8000多名不脱产的青年在航空俱乐部受训,三万多人学会了如何驾驶******。国防委员会在去年还作出了对16至50岁的所有苏联公民实行义务军事训练的决定,而且已经实行了大半年,各国防团体已经为军队先期培训了大量的滑雪兵、射手、狙击手、摩托车手、司机和护士——今年初征召的新兵可不是连枪都没摸过、连基本军事尝试都不懂的“新兵蛋子”。

    实实在在的群众国防工作的开展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为苏联提供了上千万随时都能征召、已经有一定军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后备兵员,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巨大的战争潜力。

    现在小伙子们离开了工厂,妇女同志已经成为很多厂矿企业的主力,同志们正在忘我的工作,连已经退休、年纪大了不能参加农庄劳动的同志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在为前线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老太太们把做靴子、袜子和衣服的看家本事拿了出来,而老大爷和妇女同志们们接过了小伙子们驾驶拖拉机、给农田浇水、城市卫生等一切可以代替的工作。

    城市居民、农庄社员都在踊跃向苏维埃捐赠自己的存款和贵重物品,只要是前线需要的,同志们都拿了出来,各级政府办事机构都有接受、统计和转用捐赠物资、钱物的部门——现金、国家公债券、贵重物品、防寒衣物和粮食,什么都有!

    别看捐助的东西五花八门,那能减轻军事后勤生产的压力——虽然现在是夏天,但苏联的夏天不是赤道的酷暑,再说严寒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林俊所知,就一周时间,单单在莫斯科,光皮大衣一项莫斯科人就捐助了10万件以上!

    林俊将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捐了——夫妻俩所有的存款,这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要不是有些东西拿出来没用,他会把收藏的战刀和毕加索的画也捐了。他这会甚至想:我的那些收藏要是在美国多好,都能换成美元或金条,那可是能换一大堆军事物资。

    在全民捐助的氛围下,林俊已经没了那份到处搜集搞收藏的雅兴,“后勤大总管”当得他看送老婆的贵重珠宝还不如一箱rou罐头或一盒子弹来的重要。

    其它所有高层干部都和林俊一样,没哪个藏着掖着——斯大林同志和副统帅都把自己的老家底翻出来了,哪个再小气那就是不折不扣犯错误!像伏罗希诺夫捐的可比林俊多的多,谁让他家底子实呢?

    当然,林俊不会提议老婆把她的手表给捐了,虽然那只伦敦买的百达翡丽都能换辆英国坦克,但也要能换才行,更不用说林俊根本就没打算为战争物资付钱,再说武金斯卡娅一直就戴着那只名表,因为它就是再值钱也就是只计时的手表,难道还要花钱再去买一个?

    林俊没打算付钱,但付一点有时也难免——别认为一堆卢布到了国家手里没用、变不了物资,天文数字捐助的本国现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意义重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