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返航 (第1/2页)
人押过去了,安东放下手中的记录本:“艇长,这个德国佬说的很多都有问题,还是需要继续分开关押,避免两人窜供。” “恩,就把军官关在鱼雷舱,那个士兵等后边的手术完成后就押到三舱看管起来,看守一定要严密。” “我安排看守值班表,两人一班。” 伦茨二级上等兵,A7号反潜舰轮机兵,他了解的比魏克斯要少,但也知道那艘货船上装的是矿石——在奥卢港,反潜舰停泊地距离装卸点很近,谁都能看出装的是石头:德国不会要什么没用的石头,那只能是芬兰经奥卢出口的矿石。 上等兵比他副舰长要好对付的多,至少没有德国贵族军官的那种骄傲:在对手潜艇上还能怎么样,要是不老实那些战友负伤的水手绝对不会对自己客气。 军舰是个特殊的群体,在这里舰长是绝对的权威,水兵们在舰长的命令下对敌人做出任何出格的行为都是可以的,甚至可以撇开军纪——敢打小报告的水兵不会受任何舰长和舰员的欢迎。 苏联水兵已经很客气了,这会讲究的还是海军的传统——如果是在一般舰船上,也许还会给俘虏一个舱室,但在舰艇上只用手铐铐起来已经算很客气:到处都是阀门和管路,在鱼雷舱看的更严,因为在这里懂行的俘虏一旦失去控制可能造成无法逆转的危机。 日内瓦公约不容许虐待俘虏,但就连德国水兵都知道:德军对待苏联俘虏可没讲什么公约——苏联嘛,它根本就没加入那个德国党卫军从不当回事的无聊国际公约。 一个小时后,三舱报告加列尔的手术已经做完,还算成功。 马里涅斯科进入三舱,看到水兵们正在整理手术后留下的纱布和废弃物,卡利诺夫斯基准尉正准备把手术器械拿去厨房清洗消毒。看到艇长走了过来,准尉停下来报告:“艇长,我已经给加列尔做了伤口处理,如果不出意外,回港口后不需要再做手术。” 马里涅斯科点点头,两人交汇而过。 因为麻药的原因,加列尔处于昏迷之中,左臂只留下不到20公分的一节,断口处厚厚的抱着纱布。正有一名水兵在照料他,“要细心,有情况就向卡利诺夫斯基准尉报告。” “是,艇长。” 另一边的米亚谢夫已经醒来,但似乎还有些不清醒,吗啡的作用还没有过去,加上虚弱导致神智有些不清晰。 有个水兵正用热毛巾帮米亚谢夫擦擦脸,马里涅斯科示意继续,不要受自己干扰。 走到三舱底部,拿起挂在舱门边的扳手敲了敲舱门才打开,因为是在水下电力推进,这次开门并没有“噪音和热浪扑鼻”——这会只不过是为了三舱少点柴油味才把舱门关上。 水手长塔兰准尉正在查看柴油机的情况,因为电力宝贵,这里的灯都只亮了两盏,还有两名轮机兵坐在地板上闲聊。 “柴油机有问题?”马里涅斯科问水手长。 “刚检查了一次,没问题,原本还担心会有松动的地方。”塔兰停下了手中的活,把手持式电灯往柴油机上一挂。 “艇长,米亚谢夫和加列尔怎么样了?”一听水手长的话,两名水兵同志也竖起了耳朵:对于战友,所有人都很关心。 “手术已经结束了,卡利诺夫斯基的技术信得过。” “艇长,今天够玄的。” 马里涅斯科笑笑:“运气不错,同志们也勇敢。不过没想到出来才第三天就要回港。” 那些万国旗一样的香肠熏rou和装在网兜里的面包都还在,连堆在厕所里的圆白菜都还没动,潜艇就要回港了。 两次出航都是提前负伤返航,这都叫什么事?! 忽然马里涅斯科想到点事,对着水兵说:“萨沙,你去指挥舱把俘虏的军装拿过来,等上浮后挂在边上烘干了。” “是,艇长。” “只要外套。” “是。” 年轻的萨沙挤过通道去指挥舱拿衣服——从俘虏身上拔下来的军装还堆在指挥舱,拿过来烘干明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