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极致6原子载机 (第2/2页)
来该如何同随时能把原子弹扔到自己头上的苏联打一场冷战。 美国人会有英国和中东部分地区当前进平台,苏联也必须要有能随时威胁美国本土的一个平台:古巴在45之后的很多年还靠不上,这“幽灵”似乎是个不错的应急措施。 历史上斯大林的元帅将军们都制定过如果爆发核战争,将使用图4进行单程自杀性对美国本土报复核轰炸的计划,空军轰炸机部队甚至都组织了这样的志愿者队伍!一旦遭到美国的核武器攻击,核战爆发,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祖国,那些英勇的飞行员们将义无反顾的踏上永不回头的航程! 幸好,对于整个地球而言,那样的悲剧没有出现。 同美国的较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获得微妙的平衡,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洲际导弹出现之前,能够威胁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机显然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成为核武器载机,高空投弹精度差些也就不是多大的问题,“幽灵”后续发展型号的数量也就不需要太多,单一使命飞机装备过多就是累赘。B58的例子就在那——成不太高,作用有限。 “幽灵”几年内是不可能被击落的,而将来要靠继续发展的隐身性能,林俊可不想把它打造成B-2或B58那样超级昂贵的飞机。从目前看,就是把研究和后续发展的成本往高了算,也不大可能成为“昂贵的鸡肋”:生产得少就贵,这是军机的特性,不过一个“U2”就值回票价。等打败了德国或情况允许,深入反雷达材料研制的力度,苏联很多年内都可能在隐身这个项目上领先世界,这对于全球战略非常有利。 前景是乐观的,“幽灵”至少有了两个继续探索发展的理由;路是坎坷的,势必伴随着挫折与困难——林俊清楚的告诉设计团队的年轻人。 林俊没有回别墅吃中饭,而是留在机场。下午在机场会议室召集开会,制定下“幽灵”下一步试飞工作和研究组的发展方向,对于同空军委员会的衔接和经费、材料调拨等等工作,阿尔希波夫会去衔接——就算这会战争激烈,这点资源和资金空军委员会还能轻松地拿出来,“幽灵”现在看来还真是个省钱的远景项目。
摊子摆的小当然省钱,将来的事将来再说——按照林俊定下的,“幽灵”不会妨碍其它的轰炸机发展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定项,就是有冲突也一样。 花这点资源,值! 再过两天,波里卡尔波夫和他的人就会回高尔基,包括伊留申科。伊-20就要进行发动机上机试验,风动试验阶段、前期的螺旋桨动力气动性能、强度试验都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是关键阶段。 伊-20的武器配备已经定下:机头配备环形布置的5门23毫米机炮,翼下还可以加挂两个副油箱或是两个可抛弃空对空火箭发射巢。 不选更大口径机炮的原因简单:机身结构强度和航炮发射震动对机体、发动机的影响,还有就是用5门23毫米机炮,对付纳粹容克88一类的轰炸机已经能够做到一击毙敌! 苏联航炮威力本就比一般同口径的他国航炮大,后坐力也大,有效射程也更远。30毫米是理想口径,但还是等下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再装备,三挺足以——就像米格19。 将来等战争结束,战斗机上装备的机炮统一型号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像米格15和米格17那样的37毫米机炮配合23毫米机炮的选择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搭配在林俊看来还不如只装两挺30毫米机炮或是三挺备弹量足够的23毫米机炮。 统一口径,统一型号,弹道就统一了,提高了射击效率。 假定用苏联的新式高射速30毫米航炮对付B17、B29一类的重型四发轰炸机,只要是两管齐射,火力密度就已经足够,更不用说苏联的设计师基本会给喷气式战斗机塞进第三门机炮。 对于B17而言,五到六发德国造30毫米炮弹命中就基本完蛋,更不用说苏联炮弹。早期的西方喷气式战斗机不是六挺大口径机枪就是四门20毫米航炮,要是苏联战斗机装备三到四门设计中习惯采用的23毫米机炮,这威力就已经绰绰有余——30毫米航炮,那是给“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最佳选择。 统一机载航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减少后勤压力,一线部队维护压力也会小得多——就像这会一线部队的拉格,机载武器口径有个别小型号竟然达到3种,一线部队就在拆上拆下。正确的发展趋势,现在设计师们已经注意到,只是战争的特殊原因使其实施起来还有很大困难,有时候不得不进行一些取舍。 拉沃契金又用新式风冷发动机造出了新的改进型拉格,原本要使用23毫米机炮,但如果全部使用23毫米机炮,那机翼上就会需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凸包,重量又过大。最后取舍之后,干脆全部采取20毫米航炮,在发动机罩上沿内塞进两门,两边机翼内侧各一门。 口径虽然减小了,但火力密度足够,这会受一线部队欢迎——如果想增加机动性,干脆可以自行把两翼的机炮给拆了!如果想中庸,那些航空师的机械师会自己把机翼上的航炮换成速射机枪。 终于忙完,坐车回别墅,天都已经变暗。一进门,看到妻子正在哄小伊万,而林林是直冲向自己就跳上身来:“爸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