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_第十七章:渤海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渤海国 (第2/3页)

东宫殿上,国王大祚荣坐在龙椅之上,渤海国的治理逐步步入正常轨道。

    渤海国建国近一年,许多国事需要商榷。这天,渤海国京都敖东宫殿之上,文武百官站立两班。国王大祚荣:“今天,我们在这新建成的渤海国京都敖东宫殿第一次议事,我们就给宫殿起个名字。各位看看,起个什么殿名好?”

    满朝文武交头接耳,开始议论起个什么名字好呢?众说纷纭、各书己见。

    “启禀国王陛下”白山山部落首领突地稽跪拜、叩首说道:“此乃我渤海国建国伊始开国第一宝殿,其殿名关乎我渤海国之国运,需谨慎行事?”

    “以爱卿之见?”渤海国国王大祚荣问到:“京都敖东宫殿的名字应以国运当头,以爱卿之见应起何名才使我渤海国兴旺、昌盛、发达?”

    “启禀渤海国国王陛下”亲王大野勃跪拜、叩首说道:“衣臣之见或起名‘大雄宝殿’气派、吉祥,王兄意下如何?”

    国王大祚荣:“好!气势膀臂!有气破!”

    “‘大雄宝殿’名字好!”众臣占成。

    “启禀渤海国国王陛下”亲王大琳跪拜、叩首禀报到:“衣臣之见‘太和宝殿’为妙,尽显我渤海国以孔夫子儒家之中庸之道为立国之本”。

    国王大祚荣:“好!尽显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

    “儿臣启禀渤海国国王陛下”在大唐做质子回国的太子大武艺跪拜、叩首禀报到:“衣儿臣之见,唐王朝以‘太极’为大明宫池之殿名,我朝也可以此为殿名,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国王大祚荣:“取其‘太极’乃何意?”

    太子大武艺说道:“‘太极’不仅尽显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而且显示出‘太极’不仅‘柔’而且以柔克刚?”

    “启禀渤海国国王陛下”亲王大成庆跪拜、叩首禀报到:“‘太极’尽显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以柔克刚之术,但它与大唐帝国之太极殿重名,有与大唐帝国并驾齐驱之嫌疑?”

    “儿臣启禀渤海国父王陛下”太子大武艺说道:“这尽显我渤海国屈谆大唐之弟子?”

    国王大祚荣:“太子大武艺做质子在大唐熏陶,思想理念收获坡丰,以‘太极’为渤海国京都敖东宫殿名好!准!”国王大祚荣想了想,“太极”与大唐重名,如果大唐使臣来朝,听此殿名重复的确不妥,于是说道:“我们内部就叫太极殿。如果,大唐使臣来朝,就叫敖东太极殿”。文武百官也一致同意用“太极”为渤海国京都敖东宫殿殿名。

    至此,国王大祚荣统治下的渤海国开始履行包括朝贡、朝觐、贺正、质侍在内的各项义务,与朝廷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联系。渤海国与大唐帝国已经发展成越来越相互依赖,亲睦友好,并逐渐形成“车书一家”的一体局面。其结果是既促进了渤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加强了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紧密联系,因而事实上成为唐朝版图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王大祚荣统治的渤海国在政治上极受唐朝影响,采用唐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经济上则积极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社会经济显著发展,同内地贸易岁岁不绝。正如诗中说:“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因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渤海政权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各项制度仿效唐朝。渤海政权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在渤海建立三省六部,确定五京,推行京、府、州、县的郡县制度,军事上也仿唐十六卫制,有法律监狱等。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农业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各项手工业的生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涌现出一批新XC市其中上京城,形制模仿长安,在当时已经超过隆州府成为东北最大城市。交通相当发达,同内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岁岁不绝,与RB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

    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渤海国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学习唐朝,将中原的儒学文化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渤海不断派遣诸生到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使用汉字。不少人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有的考中进士。他们之中很多人,后来在渤海政府担任要职,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在发达区域,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制。儒学、宗教、文学、音乐、歌舞、绘画、雕塑以及科学技术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航海家。

    总之,在渤海国国王大祚荣统治之下,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有纺织、铜铁冶炼、金银品制作、陶瓷和造船等行业都有了迅猛发展。创建起了一个国泰民安的海东盛世……。

    进入秋天之后,两位公主郎雅、胡雅与迟仁花、边仁花及侍女娟子、杏子、英子、香村等,还有唐女耕者又来到她们辛勤劳作数月,眼看就要丰收的时候,一场霜冻,把刚刚灌浆的水稻全部拍在水田地里了。

    看到被霜冻打在地里的水稻侍女们娟子、杏子、英子、香村直哭:“这可如何是好?两位公主郎雅、胡雅和迟仁花、边仁花都白忙乎一年,结果颗粒未收”。

    迟仁花、边仁花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被泼了头冰水。郎雅、胡雅公主莫名其妙地问女耕者:“这是怎么回事?”

    “两位公主”一位女耕者莫名其妙的说道:“我们也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水稻长的好好的怎么会这样?真不知道能这么早就下霜了,我们哪下霜还早着呢?”

    另一个女耕者几乎哭着说道:“你们这的霜来的也太早了呀?看来你们这根本不适合种植水稻?”

    迟仁花、边仁花心想:看来我们这太冷,根本不适合种植水稻,近期回去马上向国王陛下禀报。她两又一想:这个水稻是不行了,仙子的籼稻行不行呢?想到这,两人泪如雨下:“那仁花公主你在哪?仙子、籼稻你们又在哪?”

    郎雅、胡雅公主更是蒙头转向,这是怎么回事呢?不该下霜的时候怎么会下霜呢?你们不会完来两天?回去禀报国王,渤海国是种植不了水稻的?

    这天,渤海国高王大祚荣在益寿宫办理朝政。太子大武艺前来跪拜、叩首禀报说道:“启禀父王陛下!”

    国王大祚荣说道:“起来吧,什么事情这么慌张?”

    “禀报父王,突厥被大唐所灭亡,突厥大部分编户逃到回鹘汗国”太子王大武艺说道:“也有相当一部分逃到我们渤海国。我们渤海国建国初期由于我们实力较弱曾短暂臣服于突厥。大唐王朝派秘史,不让我们接纳这部分百姓,并与我们联合共同消灭突厥国。而突厥国国王依野耶律也派使臣,却让我们放他们一条生路,并提起渤海国建国之前,他们如何帮助渤海国,如何帮助父王您的。不知父王有何旨意?”

    “当年,粟末靺鞨族族部落也有八个部落虞娄部落、越喜部落、拂涅部落、铁利部落、……、我们只是粟末靺鞨族中的白山部落,主要生活在大白山一带,其力量极其薄弱,藩属国王朝以其雄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