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_第二十二章:无意插柳柳成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无意插柳柳成荫 (第3/3页)

稻,只是看家奴们种植。因为我穷,没有钱再顾家奴来钟田,渐渐地我就自己慢慢学习种地,就这样,我也成了半个耕种者”。

    “所有的县太爷都自己种地吗?”

    “非也!”李先明先生回答到:“当然不是,所有的县太爷都不种地,他们也不会种地,只有我除外”。

    “先生?籼稻怎么才能种好?”

    “籼稻好吃吗?”

    “你们是没吃过,籼稻当然好吃!”李先明先生认真地回答到:“在大唐也不是什么都能吃籼稻米的,只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才能吃上”。

    “那我们种的籼稻我们可以吃吗?”

    “渤海国没有种植籼稻的先例,所以就没有相关的法律”,先生回答到:“所以我们种的籼稻我们是可以吃的”。

    “以后我们可以吃吗?”

    “那就看以后多不多,法理怎么制定……”先生想:如果这样回答下去只能是没完没了?于是说道:“今天,关于籼稻的话题我们就谈到这里。下学堂之后我们再谈?”

    下学堂之后,先生李先明先生带领大家来到河边,看到几颗籼稻,他问银花到:“卢银花学童,就这么几棵籼稻吗?”

    卢银花说到:“原来,大片的籼稻在那,这一小片可能是上面那一大片的种子票流下来的吧?这有个水湾,种子就停留在这里,并发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头’您看,是不是这个过程”。

    “应该是这样”先生李先明对卢银花说到:“这个过程还是很合理,但是这么隐蔽的地方,不知道你是怎么发现它们的呢?”

    “灵感!”

    “灵感?”

    “对!就是灵感!”卢银花跟先生李先明说到:“全靠我对籼稻的灵感,或许是籼稻对我的感知?”

    先生李先明说到:“你对籼稻真的有什么灵感?”

    “是的‘头’!”卢银花对先生李先明说到:“在我的记忆中,籼稻是有知觉的生命,所以我对它们有感知”。

    “但是,不能让籼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先生李先明对卢银花说到:“要想让籼稻长的好,就要平整的水田地?眼前当务之急是选一快适合种籼稻的土地进行平整?”

    卢银花问先生到“什么样的土地才适合种植籼稻呢?”

    “首先能放进来水,水稻吗?离不开一个是‘水’;其次要平,如果不平也要整平;三泡水后要柔软”先生李先明说到:“可是,我们都还是些孩子呀?怎么能干得了呢?”他心里想:得想个办法?什么办法呢?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季,这天刚下学堂之后,先生李先明和学童说:“今天我们各位学童晚一点回家,我和大家商量个事情?”

    学童们问道:“什么事情?先生请讲!”

    “现在,已是春季,马上就到籼稻种植的季节,籼稻种子卢银花学童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需要开垦一块水田地?”先生李先明说到:“但是,我们的年龄还小,不能胜任这些劳作,因此需要我们的家里成年人来帮助,今天各位学童和家里人请求,来我们这帮忙,好不好?”

    “好!”

    “我爸爸能来”

    “我mama来行不行?”

    卢银花说道:“我哥哥卢泰瑜来”

    “哥哥!”一进家们的meimei卢银花就开始叫哥哥卢泰瑜道:“李先明先生带领学堂的学童一起帮助我种植水稻,先生以前在大唐当县令时还种植过水稻呢,他也会种植籼稻”。

    “那好呀!”哥哥卢泰瑜听了meimei卢银花的话,心里特别高兴,他问道:“有先生指导,你就有现成的水稻先生了,你的籼稻种植就好弄了?”

    “先生不仅自己参加籼稻种植”meimei卢银花十分认真的说到:“他会还动员学堂的学童们都参与,就连玄永春都参加了”。

    哥哥卢泰瑜想了半天,玄永春是谁呀?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于是问道:“玄永春是谁呀?新来的学童?以前没有这么个人?”

    “怎么是新来的呢?”meimei卢银花笑着说道:“玄永春就是‘捣蛋鬼’,大家都叫他外号,把他的谆姓大名都给忘了,他现在已经改了捣蛋的坏毛病,所以大家都叫大名了”。

    “狗改不了****”哥哥卢泰瑜不相信“捣蛋鬼”能改以前的坏毛病,于是说到:“鬼才相信他能改?”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银花说到:“他现在可好了,对我帮助可大了”。

    “那就好!”

    “哥哥,您也得帮助我?”

    “meimei,什么事情你就说?”

    “先生带着我们全体学童”meimei卢银花说道:“在河边准备开垦一片水田地,用于种植水稻。但是,我们这些学童年龄太小,先生年龄又太大,因此不胜任这么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需要学童家里大人帮忙。您看咱们家谁去帮忙,我看就您吧?”

    “只能是我了,meimei什么时间?”

    “明天,哥哥您看行吗?”

    哥哥卢泰瑜半开玩笑地说到:“不行也得行呀?”

    就这样,在各位学童家长的帮助下,在教书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有钱的出钱、有劳力的出人、有牛的出牛,家里有会木工的在先生的指导下,制做工具。在学童家长及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大片水田地已经开垦完毕。学童们在地里播下了种子之后,只等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以后,先生李先明下学堂之后,经常带这些学童到水田地里参加拔草等劳作。

    学童们在先生的带领下,与卢银花一起参加这些劳作,不但没有耽误学业,学童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更高了。过去,像“捣蛋鬼”这样的学童一改调皮捣蛋的恶习,现在学童们再也不叫他“捣蛋鬼”了而是叫他“玄永春”了。

    卢银花每天上学堂、下学堂,都要经过他们的水田地,她每天目睹水田地里的籼稻苗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她只要见到籼稻就倍感亲切,每天见,每天的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见到的水稻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生长……。

    自从有了水稻和稻田,高兴的不仅仅是银花自己,还有青蛙!河里的青蛙都跑到水稻田里。捉害虫,替卢银花他们看管着水田地,防止害虫的侵蚀。

    每天清晨,卢银花踏着辰光经过时,青蛙都会奏响欢乐鼓点、唱出美妙的“男底音”。籼稻们随着这些音乐,随风挥动着比膀,“手舞足蹈”、翩翩起舞。

    如有天气变化,青蛙们也会及时的通知卢银花。如是风天。青蛙们么不做声;要是要来雨,青蛙们就会一起共鸣,告诉她,“要下雨了”而且,即将下的雨越大,青蛙们的公鸣声也就越大。

    渤海国卢城之水稻,伴随着卢银花的茁壮成长而成长。这片绿油油的水稻,为人类食物历史开辟新的纪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