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十二章、第二节 文物失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第二节 文物失窃 (第4/4页)

里不过象小客栈一样,客人住下,马上就走。不过,我的客人,可都是贵客。”

    克拉拉:“你这又没有吃饭,睡觉的地方,怎能接待客人?”

    店主:“你不糊涂,怎会不明白?”

    克拉拉:“我一点也不糊涂,是你不肯讲清楚。”

    店主:“你在激将我,为了这个原因,我告诉你。我的珍宝……都是来自各个寺庙,真货,很少来自民间。”

    克拉拉半眯缝着眼,说道:“哎。堕落的人们呀。”

    店主:“你太善良了,太虔诚了。”

    克拉拉:“这是一件让我从来不能理解的事儿。”

    店主:“看见你很不愉快,我很不自在。这事我是身不由己,问题是我正处再困难之中,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我敢发誓,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上这船,只有随波逐流,我是完全无能为力了。”

    克拉拉:“我很惋惜,也无能为力,也只能劝劝你。听不听,由你。”

    店主:“这让我荣幸。”

    克拉拉:“不要说了。这尊佛像,我猜猜,莫非是塔尔寺的?”她故意问。

    店主:“你一句话,南北差之千里之外。这尊佛像,是唐太宗特地送给文成公主的。怎会安置在那里?”

    克拉拉:“它来自大唐长安?”

    店主:“不错。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送给她许多嫁妆,因为她信奉佛教,除了金银首饰,丝绸绫罗,经书典籍,能工巧匠外,最珍贵的就是这尊佛像。”

    克拉拉:“上帝呀。它原来出自大唐长安工匠之手,怪不得工艺如此精湛。它最后座落在哪个寺庙里呢?”

    店主:“佛像经过千山万水,随公主一同到了拉萨,直到大昭寺建成,一直供在大昭寺内。”他有些慎重地说:“它年代久远,是所有佛像中资格最老的一尊。老百姓对它特别崇拜,特别器重,香火也最兴旺。”

    克拉拉:“啊。它太美了。我此时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

    店主:“我知道你很喜欢,更想看看。但它将很快就要被运到国外展览,出售。”

    此时,店主的大言不惭的语气,就象父亲对待孩子讲话一样自豪。

    外屋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店主呼地吹灭油灯,只点着腊烛:“小姐。别害怕。我得提防着才是。”说着,他迅速地又把布重新缠在佛像上。

    克拉拉彻底明白了:“这店是一个文物走私的小窝点,中转站,西北地区的聚散地。是一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国际文物走私团伙,组织庞大……黑店?”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怎么会不知不觉地又卷了进来。恶运时时伴着我,真倒霉。”

    店主先对着门缝看了看,然后才小心地打开门。

    门外。一个穿着半旧藏袍的年轻茶房,悄悄走进屋里。他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摆着煮好奶茶的茶壶和银杯子。他一声不吭地把托盘放在茶几上,四处瞧了瞧,等着店主赏钱。店主也没说啥,往托盘丢了几张纸币,茶房很知趣地躬身走了出去。

    见茶房走了,店主小心地闩好门。自己端起托盘,朝克拉拉一笑,说。“没事了。走,上楼去。咱俩慢慢喝茶,细细聊天。”

    楼上。他俩对脸坐着,默默地呷着茶。

    克拉拉:“我喝这茶不会坏肚子吧?”

    店主:“没事。大胆地喝,清脑提神,浑身得劲。不过,得小口小口地呷茶,才有味儿。”

    克拉拉抿着嘴,喝了一小口,慢慢品味儿。少许,茶下肚里,她惊喜地发现,茶香醇厚,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她多喝几口,觉得越喝越香。

    “我有一事,请问。你肯帮忙吗?”店主打破了沉默。

    夕阳透过楼上的窗口,射进屋内,蔷薇色的光照得腥红色的地毯显出柔和绚丽,宛若红天鹅绒。

    克拉拉:“我们已是好朋友了,有什么不好说的。不过,这屋子倒使我想起了哈佛大学的教研室。里面的东西很值得研究。”她心里暗想。“我总得设法制止住这个老东西的行为,我得跟他推新置腹地谈一谈。”

    店主:“哈佛大学,好哇。你在那里深造。我想,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一定很美。”

    克拉拉:“不错,很美,你知道查尔斯河,我很惊奇,”

    店主:“我只不过随便说说而已。也是道听途说,算不上真才实学。还是请你说说吧?”

    克拉拉。“你能有这个想法,好哇。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在查尔斯河畔,创建美国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在美国建国的第4年,升格为哈佛大学。你是怎么知道哈佛大学的?”她惊诧地问。

    店主:“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我半生不熟的英语,还是跟他学的。我们偶尔通通信。实际上,我女儿替我代笔回信。我不会用英语写信。女儿在成都上学,是所教会办的学校。信都是她会的,用英文写信,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克拉拉:“你可真精,是让我替你读信吗?”

    店主:“不用啦。女儿来信已写明白了,我知道内容。这儿有朋友的几封信。”

    说着,店主从小木箱里翻出一封信。收信人及其地址是:中国成都教会---顾丽。

    克拉拉:“信,怎么会寄到成都?顾丽是谁?”

    店主:“是我女儿。信收到后,连同翻译好的内容一起,再由她转寄给我。”

    克拉拉:“啊。事出有因,原来是这样。”

    店主:“也许你认识寄信人。”

    克拉拉:“马萨诸塞州地方很大,哈佛大学的师生很多……”

    她正要说下去,一眼瞥见了写信人的姓名:华尔纳……

    她心里说:“华尔纳博士,哈佛大学院士,威尔逊的顶头上司?”

    于是,她满腹狐疑地问:“你认识华尔纳博士?”她要探一探他的口气,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店主:“这种谈话,只能有咱两人密谈,不能让外人知道。”

    克拉拉:“我什么话也不会对外人说。”

    店主:“1909年科兹洛夫两次用骆驼驮回俄国的,是中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190年的历史。这些文献数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对研究西夏王朝,甚至于和西夏王朝同时期的宋,辽,金王朝,还有元朝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克拉拉:“那和华尔纳有何关系?”

    店主:“有些事情,你有所不知。当年,科兹洛夫曾在沙皇居住的夏宫,向尼古拉二世用幻灯展示了他在黑水城惊人的发现。尔后,又在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首次向世人展出了他们掠夺的文物。”

    克拉拉:“你的弦外之音,是不是又扯上了美国人?”

    店主:“你算得还真准。干这种事,那还能少了美国人?”

    克拉拉:“我不过是瞎猜,瞎琢磨。随便说说。此事还是你说了算。”

    店主:“那就恕我直言。在展出中,一位美国人被深深吸引了。此人就是,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

    克拉拉:“此言不差,兰登。华尔纳,名气很大。有许多人崇拜他。”

    店主:“你呢?崇不崇拜他?”

    克拉拉:“这要出于意志的自愿,此人也很不简单。对考古也有很多供献。”

    店主:“你象一个惟恐中断与我谈话的人。”

    克拉拉:“那就把这主题继续下去。我不但要吃得饱,而且还要消化很多东西。”

    店主:“你真善于学习,逼着我倒出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克拉拉:“说不说,那是你的事,学不学,那是我的事。我恐怕你此时是没了主意,肚里没了东西。才不好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