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十八章、第三节 暗中相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第三节 暗中相助 (第4/7页)



    纪蒲泰:“我一句都不愿意听。”

    偌尔曼:“不听不中。”

    纪蒲泰:“你说什么呀?”

    偌尔曼:“我在哪里?我们刚才在哪里?他可不能让那些人察觉他的秘密?”

    纪蒲泰:“我了解你的意思。他不愿意损害我们一根毫毛,他要在我们与匪徒之间堆砌岩石和深渊。”

    偌尔曼:“我明白。他要做复仇之神消灭那野蛮的勾当,将他们扫荡。”

    纪蒲泰:“我已经懂得那老人怎样去收拾他们了。”

    偌尔曼:“那么,就让那不幸的灾祸降临到匪徒的头上吧。”

    纪蒲泰:“这样就万事如意了。”

    偌尔曼:“只要把这一伙人逼进他的圈套,他就可以更加放手去对付他们了。”

    纪蒲泰:“他们非进入圈套不可。”

    偌尔曼:“这样的安排真是神计妙算,神出鬼没。”

    纪蒲泰:“那么,我们也来个将计就计,金蟾脱壳,三十六计,走为妙。”

    偌尔曼:“你说的啥意思?我不知道?”

    纪蒲泰:“我们也来个弯弯绕。”

    偌尔曼:“老兄。你说话的口气不对,这里面还有什么事吗?”

    纪蒲泰:“我知道,你没有丝毫埋怨我的地方。你不知道,与其继续沿着这条通道,冒着半路与匪徒相遇冲突的危险找出口,倒不如循原路返回,到地下广场去,另寻出路。”

    偌尔曼:“好吧。你现在就是我俩的生死判官,一切福祸都有你主持支配。”

    纪蒲泰:“我们是和有关生死攸关的秘密通道打交道。虽说我无能,可我也愿显现我的神通,力争出逃成功。”

    偌尔曼:“而且我们所干的事,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因为我们的双足已沾在灾祸的边缘,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同样使人厌倦危险,不知是否安全?”

    纪蒲泰:“因为我们现在非得从最近的道口中知道那条路最好,便于逃跑。”

    偌尔曼:“这事儿你说了算。为了我们出逃顺利,只好把一切置之不顾,赶紧上路。”

    纪蒲泰:“不管情势如何复杂,道路如何难断,目前的大事就是赶快往外赶。”

    偌尔曼:“这事还得依靠你。”

    纪蒲泰:“依靠我?也少不了你。只要我们能够引起那老人的注意,就一切都好办了。”

    偌尔曼:“那不是说,他还同另外一个人打交道?”

    纪蒲泰:“另外一个人是谁呢?里面的内幕也不明了。”

    偌尔曼:“那又另当别论。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纪蒲泰:“还是出逃最重要。这事儿,不必谈下去了吧?”

    偌尔曼:“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把这称为危难日。”

    纪蒲泰:“通过我们的努力去降服攻克隐秘的东西,才能保护解放我们自己。”

    偌尔曼:“我们不仅已经一次,两次或者数次进行那无指望的努力,可还是没有逃了出去?”

    纪蒲泰:“与之竟争,死里逃生,实际也无可竟争的人,与我们竟争出口逃生。现在,唯有努力去发现出口在哪里,找回失而复得的东西。回到我们的起点,我就是这种打算,”

    偌尔曼:“恐慌与空虚,深渊与黑暗,就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目前的起点。”

    纪蒲泰:“往前看,在洞道的光之中,尽管我们有消极的一面,但是通过受难和奋战,我们会得救。所以,你也不要过于发愁。”

    偌尔曼:“是呀,总是得奋斗,挣扎,出路总是得再次确认,总是能回到重见光明的路上,勇往直前。”

    纪蒲泰:“这才是英雄好汉,一切向前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偌尔曼:“只有这样,转回头,沿着其他的道路走。”

    纪蒲泰:“不要徘徊,不要停下来,不要迷失方向。希望就在道上,信念呼唤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

    偌尔曼:“这事儿不用商量,灵感总是生命延续的启迪,我们的出路来自于人的灵魂与石头竞赛之中。从无生命的石头中创出一条路,这就是最大的任务。”

    纪蒲泰:“用你的眼睛看路,用你的耳朵听声。把你的心放在洞里展示给我们看的一面,在摇曳散射的微弱灯光中,准备赴胜利庆典的成功。”

    偌尔曼:“我祝愿我们干得非常成功,希望我们自己创造出救星。”

    纪蒲泰:“在我们努力奋斗,克服了许多障碍之后,可见的阳光必定在我们身上照耀,这就是我给你的提示。”

    偌尔曼:“在混乱,昏暗,被恶人扰乱凶兆的洞道里,这启迪就象在我心里多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光明。”

    纪蒲泰:“来吧。走我们的路,别再浪费时间,快让外面的光照亮你的脚步,使我们找到立足处,而心满意足。”

    偌尔曼:“四周静悄悄,脚步听不到,也不见隐居人,或匪徒的身影……”

    纪蒲泰:“这个神秘的山洞,太深,不会轻易见到人。对那老人,我也不愿他从自我牺牲中走出来。”

    偌尔曼:“啊,可见的光啊,我希望你。啊,可想的人啊,我想见你。”

    纪蒲泰:“好,我们继续走吧。我们必须认清,谁是我们应该服从的人。为了拔除祖国的毒瘤,让我们准备和他共同斗争,洒下我们的热血。”

    偌尔曼:“为了中国,我也愿意喷洒我的热血,灌溉中国文化遗产这一朵娇嫩的花朵,淹没那些疯长漫延的杂草。”

    纪蒲泰:“我就知道,你的头脑,真好,永远不会被疑虑所困扰,你的心灵再也不会被恐惧所震荡。这就是湮没的渊源,我们创作的壮丽诗篇。”

    偌尔曼:“感谢你的赞扬。不要再赞扬了,让我们顺利逃走吧。”

    纪蒲泰:“我们应该感谢他,是他在黑暗中对我们提醒光明,为我们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指路导航的灯,让我们看到光明,促使我们行动。”

    偌尔曼:“洞中有闪亮的光,啊,那是照亮我们心中一扇扇门的光,促使我们创造,发现和构想理想。”

    纪蒲泰:“那是再点燃的永不熄灭的火焰,穿越不平静的时间,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两人马不停蹄,急急逃离。

    在一个拐弯处,突然闪现出一个健步如飞的老人。他满头大汗,心急如焚,饱经风霜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焦急万分地对他们说道:“孩子们,事情不妙,快逃。”

    偌尔曼猛一愣怔:“你是谁?为什么跑?”

    他试探着问。

    老人不加思索地说:“我是谁,因为我知道,你们也应当知道。我就是你们要寻找的人。”

    纪蒲泰:“见到您真高兴。我们很想见到您。”

    偌尔曼:“莫非你就是我们崇拜的人?”

    老人:“啊。我不敢当。顺着我手指的洞道,快赶到阳光广场,找到太阳门……我在为你们祈祷。”他急得说话几乎语无论次。

    因为他的心里背着沉重的负担,这一天他过于紧张,把现实与想象混成一片。他怕这俩青年的困惑引起不快,这从时间上是他犹豫不决,与他俩见面的欲望被节制在于匪徒斗争的种种必行的责任中。为了二人生命的安全,他多次放弃机会与他们见面,既难向前,又难后退,所以,在现实无发逆转的情况下,他只得象个阴暗处的幽灵,与匪徒不断周旋,迟迟不肯露面。这就是他给予二人不能理解的善意。

    纪蒲泰:“什么事这样十万火急?”

    老人:“我的孩子们,热血震动着我的心。我们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