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六节 血染江孜 (第1/8页)
扎布:“这个豺狼倒是有狐狸般的注意?不可小觑。” 偌尔曼:“这种做法的奇特效果,是荣赫鹏及其同行人员便驻扎在那里。在堆纳度过隆冬的剩余时间,共有400名士兵,和两挺机枪不管用。它们很可能在发动进攻时已无法使用,其带油的零件在大部分时间都结冰了。所以,‘只会撤退的麦克’,只好又率领军队退入了春丕谷。” 纪蒲泰:“人们很难想象英国人在堆纳的艰苦情境。他们住在光秃秃平原上的一片破烂不堪的房子里,日夜都受着狂风的吹袭。再说,臧军已完全做好了严阵以待的准备。而英国最近的支援部队却在距那里还有两日行程的地方,驻扎在暴风不止山谷的彼麓受罪吃苦。” 偌尔曼:“然而,在那高俊、荒凉和仇恨他们的地方,荣赫鹏却产生了一种几乎是神秘和极其激动复杂的心情。” 扎布:“这家伙是何许人物?竟有如此心境!” 偌尔曼:“他身材低矮,秃顶和蓬蓬的小胡子,五短壮实的身体,则更像一名焦慮不安的官吏,却不象一名知识渊博的探险家。” 扎布:“什么探险家?探险家还带军队呀?披着羊皮的狼,我们不会上当?” 老人:“他出生在哪里?原来是干什么的?” 纪蒲泰:“荣赫鹏虽其貌不扬,但喜欢冒险。从33岁起,就因复蹈鄂本笃走过相反的旅行路线,从中国到印度,而声名赫赫。此人1863年生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克什米尔一侧的穆里。到印度稍后不久,他又对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作了一次探险考察,为印度测绘局带回了大批资料。“ 扎布:“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荣赫鹏很早就到过中国,他不但是名罪行累累的军官,也算是个并不光彩的探险家!可他入侵西藏也没干什么好事呀?” 纪蒲泰:“不错,入侵西藏就是他积极策划?” 老人:“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 偌尔曼:“后来,他又在印度的西北边境服役,成了吉卜林在《基姆》一书中,欢呼的英俄‘大剧’中的主要演员之一。” 扎布:“他和俄国人,都算不上什么好东西!想方设法地侵略中国的土地。” 纪蒲泰:“不错,他扮演间谍的角色,于1889年自告奋勇地化装赴拉萨,但他的上司否决一项他们认为是过分冒险的计划。” 老人:“那他就撒手不干啦?” 偌尔曼:“他是不会甘心的。直到1893年,寇松要求他负责西藏边境委员会。该组织在理论上是负责确保1890年的协议,和1893年的贸易协议能得到遵守的机构,荣赫鹏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扎布:“实际上,他就是盗窃中国西藏情报的特务!” 老人:“你怎么还知道特务,谁告诉你的?” 扎布:“我跟随高鸿那么长时间,举止言谈中就学了不少知识。” 老人:“跟着知识分子谈论,我可是个门外汉?” 偌尔曼:“不算,不算。当地的历史风俗,神话典故,我们还得向您老请教。” 老人:“惭愧了……” 扎布:“接着往下聊。” 偌尔曼:“那期间,麦克唐纳置身于局外。荣赫鹏当即决定,前去拜访西藏人的驻牧地。他带了一名翻译,在一名参谋官的陪同下,骑马前往西藏人的帐篷,并要求会见指挥这个兵营的军官。” 扎布:“他是否能如偿意愿?” 偌尔曼:“这个鲁莽的家伙虽然有些天真烂漫,但他还受到了拉萨一名将军,及数名军官的接见。可是,那里还有3名喇嘛在场,都在斜视着他。心中不满地猜忌着他的鬼主意。” 老人:“是应该提高警惕,不能让他占便宜。他们都谈了些啥?” 会面时,荣赫鹏诡辩说,其政府命令他前往江孜以进行谈判,如果能尽快达成一项协议,那么对双方都会有利。” 扎布:“放屁!入侵别人的土地,还说对双方有利?” 偌尔曼:“这象个闹局,各方有各方的主意。西藏将军以一种嘲笑的口气,回答说,入侵一个地区是向它表示友谊的古怪方式,如果英国人希望谈判,那么他们就应该退回到边境上去。” 老人:“是这么个道理,从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他们达成协议了吗?” 纪蒲泰:“这场毫无道理的谈判,经过3个多小时的空泛议论之后,荣赫鹏无趣地起身结束这次交谈。” 扎布:“这个穷凶极恶的无赖,还想干什么?” 偌尔曼:“气氛顿时紧张了,小木屋里的那3名喇嘛,对荣赫鹏无礼的举动,十分恼火,为了表示他们的坚定立场,开始大声要求为部队的撤退确定一个时间。” 纪蒲泰:“喇嘛们是在维护中国主权,为确保西藏土地不受侵犯,让他们的部队为撤退确定一个时间,理所当然!” 扎布:“喇嘛们的爱国精神,真赞!” 偌尔曼:“在僵持交谈的这一段时间,外面响起了军号声,参加谈话的人也开始紧逼来访者。在这剑拔弩张的危机时刻,拉萨的那名将军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便提议,让一名使者陪同荣赫鹏到达堆纳,那里将会有人给他一个答复。” 老人:“那个将军说得有理有据,就应该先让他们滚回去?” 纪蒲泰:“他是在主持正义,保卫西藏的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一阵轻微的推搡之后,喇嘛们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英国人返回了他们的军营。他们在那里却向来使宣布说,没有信息要交给他。” 扎布:“这个流氓,翻脸不认账,太猖狂!就该让他滚出西藏?” 偌尔曼:“这个jianian猾的荣赫鹏,对于这一事件的记述中也承认:‘我们巧妙地摆脱了他们’。这完全是一副无赖的贼脸。” 纪蒲泰:“他耍的就是无赖的手段,那是什么谈判?”他进一步说明:“事态已经趋向明朗化了。一切迹象都表明,双方已无法避免动用武力了。” 扎布:“荣赫鹏是怎么想的?” 偌尔曼:“荣赫鹏虽不太精明,但此后便知道应该对付什么,坚持什么:在西藏应与之对抗的敌人既不是军队,也不是民众,而应该是全体喇嘛。” 老人:“那为啥?” 偌尔曼:“荣赫鹏此后知道的很清楚,喇嘛们公开试图促使西藏那些有点麻木,和无动于衷的军事力量攻击英国人。” 纪蒲泰:“这完全是一种爱国的思想,是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保为西藏,并非是攻击英国人,而是驱逐入侵者,敢于作出一切牺牲,是英雄的举动!” 偌尔曼:“荣赫鹏这种印象稍后不久,便得到了证实。在剑拔弩张的危机时刻,一批僧侣于生死不顾,勇敢庄严地走向英国兵营步枪射程之内的时候,信念使他们设法举行了一次复杂的仪轨,以使厄运降临到英国士兵头上,在精神境界保卫西藏。” 扎布:“西藏是中国人的西藏,岂容英国人猖狂!” 纪蒲泰:“荣赫鹏也知道处于危险之中,代表团在堆纳村处境孤立,在辽阔无垠的旷野高海拔地势和高寒气候,令他有感而发。他于3月2日记载道:‘近两天上午的天气绝对好’。‘首先从河床和稍后从河谷的最低部位开始,都有薄雾升起,然后与一种无法触及到的淡云结合在一起,山下那强烈的橙黄色由于紫色和玫瑰色而变得淡薄了,而雪山顶上变成了最纯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