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第三节 重温故地 (第1/4页)
木里地处横断山脉,境内层峦叠嶂,山势峥嵘,奇峰林立,姿态万千。雅砻江,木里江,冲天河象三条银色巨龙,自南向北,曲折蜿蜒,惯穿全境。 木里是一个宗教王国,弥漫着神秘,浓郁的宗教气氛。 在这十万大山里,急急赶路的三人已是气喘嘘嘘。 扎布:“踏遍青山,人未找到,只有赶往木里,再作道理。” 偌尔曼:“来到这里,到处碰壁,那只有听任无路可通的大山摆布了。” 纪蒲泰:“困苦只能磨练人的意志,却不能改变勇士的初衷。” 扎布:“有这心肠就中。这样就脚下路路通。” 偌尔曼:“有机会磨练磨练也好,省得后悔。” 扎布:“凭着一颗永不泯灭的心,我们应该继续前进。” 偌尔曼:“大叔,你说木里,是不是传说中那个香巴拉的中心呢?” 扎布:“是不是中心,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木里盛产黄金,铜,还有水银。那可是赤金,含量高。人常说,金要足赤吗。” 偌尔曼:“也难怪,在英国大英皇家博物馆里,至今珍藏着一块巨大的黄金原石。据说,它就来自于神秘的黄金王国木里。” 纪蒲泰:“在英国,这块黄金我见过。标签标示6300克,约合12。6斤,堪称世界之最。” 偌尔曼:“至于这块黄金,怎么流落到英国,引出了很多种传说。” 扎布:“传说中的木里王,和富庶的黄金王国,外人知道的不多。” 纪蒲泰:“它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这就显得很神秘。不过,最早知道木里的是徐霞客,他曾在明朝万历年间游离丽江,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过:中甸北有木里王国……境内物富财强,戒备森严,民风强悍,山高水恶。” 扎布:“这还用说,那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山下温润,山上寒冷,令人诧异。山下农民洒汗挥锄,山上牧民冰天雪地中放牧。山上山下两重天地,你说稀奇不稀奇。” 偌尔曼:“这自有道理。这是海拔高低落差大的原故。” 扎布:“啥叫落差,我不懂。可,就是在夏季,人们从县城出发到宁朗,俄亚,木格,水洛,依吉或东朗,麦日,唐央,博窝等地,途中要经过几个气候带。有的气候烈日炎炎,如火焚烤,叫人热得受不了。有的地方春风和煦,百花盛开。有的地带秋高气爽,红叶满山,使人养眼。有的地发则是寒风呼啸,冰天雪地,冻得让人瑟瑟发抖。” 偌尔曼:“按你所说,那里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哪?” 扎布:“那可不是,木里的大部分地区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温和宜人。” 纪蒲泰:“我们就象归心似箭的游子一样,急切想往那个地方。大叔所说的,已印入我的想象,我也超出凡人的想象定睛观望,在那边我们定能得到很多。木里是大自然给人间的恩赐,那地发美得适于人类居住。” 偌尔曼:“那新奇的地方,在我心中燃起了新的渴望。以往我从来没有感觉得如此强烈。” 纪蒲泰:“引人如圣的事情,无法用言语述说,只有经历了的人才能体会真谛。” 扎布:“那么,你们就以我所说的为满足吧。” 偌尔曼:“可你还没真正说出你和洛克的那段奇异的经历。” 扎布:“那我就满足你。” 纪蒲泰:“说说吧,免得我们着急。” 扎布:“许多年前,当我奔走在云南茶马古道时,恰巧碰到洛克带着探险队在云南探险,他在云南探险差不多进行了两年,后来决定深入到四川的西南端,一个世人未知的喇嘛国度,木里探险。恰好我正准备回四川,因为我有自身条件,所以他们就选中了我,做他们的向导。” 偌尔曼:“那是你条件好,选中你自然少不了。可,我得问你,茶马古道,我只是听说过,看过一些资料。你是亲历之人,长走此道,知道的不少。至于这条道,有什么玄妙,你还得给我们解绍解绍?” 扎布:“要说茶马古道,我还真走过不少。现在,我们走的正是隐藏于横断山中的茶马古道,这是一条便道,外界人很少知道,一般人只把它当作通往木里的山道,实际上,它也是茶马古道。木里王喝得上等茶叶,就是走这条道送到的。上等的贵族人都喝的是上等的好茶,普通藏民只能喝些粗茶。康藏人茶叶的消耗量很大。他们一日三餐,一刻都少不了茶。据我知道,云南的十万驮粗茶,半数都是销往康藏一带的。” 偌尔曼:“啊。这可真消售量不小。若按这样计算,康藏人民的消耗能力,可算是世界第一。” 扎布:“这可是你说的,我可不知道我们康藏人喝茶数第几?” 纪蒲泰:“康巴地区很神秘,近几年,康巴才为内地人有所了解。有一首歌传遍了中原大地,很多人听了《茶马汉子》这首歌,才知道康巴的。” 偌尔曼:“扎布大叔,你会唱吗?” 扎布:“那是年轻人的歌。我年轻时,走茶马古道,为了壮胆消遣,是一路苦,一路歌走过来的。” 偌尔曼:“那你就唱上一段,也让我们学学,消遣消遣,一路玩玩?” 纪蒲泰:“唱一唱,我们心情舒畅,消除疲劳,岂不更好。” 扎布:“那好,我也不服老了。”他清了清桑子,放喉歌唱:“……我有一匹好马,为赚钱养家,离开康巴……茶马古道,自古有了……康巴的汉子,离家远游,一路风尘,一路辛劳……喝茶的人儿,你可知道……这有他们的功劳……风餐露宿,山高水险,道路泥泞,事事辛苦……阳光照耀,赶马的人儿,哈哈大笑……汉子挥鞭,赶走大山,汉子唱歌,趟过大河……汉子额上的皱纹里,隐藏着祖先的故事……他们的脚步,丈量着旅途,沿着祖宗的足迹,踩着先人开辟的路……他们汗水中,浸着马蹄声……远行的马帮啊,山间铃声,以壮行色……当青棵酒喝得上头,他们就一路好走……长远的山路,没有尽头……只有马鞭紧握在手……一路随着日头……一路追着云彩,可怜的老马,就是我的魂魄,一路伴着我,驮着茶走遍天涯……什么名川大山,什么风雨雷电,什么深沟险壑,它都将难关闯过……自从离开家,一刻也离不开它……成千成万驮的茶,平安到栈啦……哈哈,我呀,随着马帮快到家……”他摆了摆手:“老了,没用啦,没当年的劲头……” 偌尔曼:“好哇。这歌听得我神魂颠倒,没完没了。真好,真好。你可没唱完了?” 纪蒲泰:“这一路,你们得喝多少青棵酒啊?数过多少日头?” 扎布:“这青棵酒,若算下来,得用斗盛,壶可不中。这日子呀,得论年算,日不错影。” 纪蒲泰:“那可是汉人的计量工具。可见那是你们年轻。” 扎布:“是的,年轻好称英雄。我见过这东西,你们汉人马帮经常用的。” 偌尔曼:“那可不是。我说,你怎么这样熟悉?” 纪蒲泰:“是呀。一路我们所见的康巴汉子,粗狂豪迈,魁武雄壮,蓄留长发,头系红带,肩宽步阔,风骨伟岸,生活简单,一遇事儿,勇往直前……” 偌尔曼:“是啊,他们给我的印象很深。但遗汉的是,我除了见过康巴汉子之外,对康巴就一无所知了。” 扎布:“你想知道吗?” 偌尔曼:“那还用说?你说说,我听着。” 扎布:“也许你听说过康巴的茶马古道,格萨尔史诗,活佛转世,三岩帕错及康巴人五体投地,磕长头于于残雪中,用自己的身体丈量横断山的宽度及高度,这些让外人看起来不可思意的事吧?” 纪蒲泰:“我们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