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第一节 蛮夷历史 (第1/5页)
当天下午,他们才从山上赶下来,到达了平安寺,受到了平安寺主持喇嘛的助手友好的接待。他是一个不很整洁的和尚,但人很诚恳忠厚。 扎布:“智深长老,会见无期。多年不见,你可尚好?” 喇嘛:“阿弥佗佛,无量寿佛。施主云游四方,你可安康。” 扎布:“整年外跑,如贫得宝。托佛祖的福,让我旧地重游。” 喇嘛:“虔心易行,饮苦食毒,靡不蒙化,苦心诲喻,修行结果,全靠自己。鸟飞千里,总有落巢之时,马奔远方,总有归厩之日,人游四海,总有熟人相见一天。今日老友相会,又添新朋,我欢迎他们加盟,到寺寒喧。” 扎布:“多谢长老热情接待。我们早已相识,也不见外。” 喇嘛:“这二位施主,一路辛苦。千里之外,来到小寺,可见缘分不浅。” 纪蒲泰:“感谢长老厚爱,对我们也不见外。” 偌尔曼:“我们到此寺,一切全靠你,给你添麻烦了。” 喇嘛:“人在爱欲之中,你们才结伴成行。二位施主,有何吩咐,尽管讲来。扎布,这二位是?……” 扎布:“啊。只顾亲热,忘了正事。这二位是随我到此探险考察,想了解一下木里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奇闻异事,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相关事宜,种种问题,需要他们学习。” 喇嘛:“啊。闻此名号,我知道了。当年一位西方探险者约瑟夫-弗-洛克就曾经过这里。” 偌尔曼:“长老莫怪我多言。我也知道,他在滇西北高原生活了十几年。并探险到了传说中的神秘黄金国木里,还深入到了贡嘎神山。” 喇嘛:“这位施主不简单。这种事都很快传到你的耳里边,看样子,你神通广大,知识不凡?” 偌尔曼:“长老美言,我也喜欢,这多亏电传,让我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儿。” 喇嘛:“那你岂不成了千里眼,顺风耳,远隔千山万水,这里的事也瞒不过你。” 纪蒲泰:“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皮毛,更深更秘的事儿,还得靠长老,告诉我们才能知道?” 喇嘛:“也好。可,你们想听那些事呢?” 扎布:“长老。我们是想前往木里,觐见木里王。以便让二为学生多了解一些木里的事儿。” 喇嘛:“那好。这种好事儿,求之不得,此地,能为木里竖碑立撰的人,真少之又少啊。” 纪蒲泰:“这多麻烦长老了。我们还想了解木里在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事俗,与纳西族的渊源关系?” 喇嘛:“你们若能为此著书立说,木里王一定热烈欢迎,盛情接待。” 偌尔曼:“我们途经黎族和纳西族区,可,我对那里的历史风俗等事物,一无所知。可烦长老解绍解绍?长长见识?也不妄我到此一游,留下想头?” 喇嘛:“那就尽我所知吧。《沈黎古志》述:孔明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余里至两林蛮,自两林南瑟(据下文,‘瑟’当为‘琵’之误——编者注)琵部三程至嶲州,十程至泸水。泸水四程至弄栋,即姚州也。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交,一在武定府元江驿,一在姚安之左郤。” 纪蒲泰:“左郤啥意思?是地名么?” 喇嘛:“据《沈黎志》,孔明所渡当今之左郤也。琵琶一作虱琶,两林今之邛部长官司也(今按《一统志》属四川行都司)。(《杨升菴外集》卷三《渡泸辨》) 纪蒲泰:“那么依你所见,古书说南方诸蛮,是何所见?” 扎布:“我常听人说。南蛮,可,就不知为啥称南蛮,这回你可得谈谈?” 偌尔曼:“是呀。你说说你的高见?” 喇嘛:“若有不实之处,诸位也可争辩修正。” 扎布:“赶快往下谈,我们不懂,怎和你争辩?” 纪蒲泰:“相互交流,就是修正。” 偌尔曼:“大理讲得通,我就心如明镜。” 扎布:“长老,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我们可都是急着听你诵经?” 喇嘛:“你这种说法也行得通,只要你们愿意听就中,讲习史料就象我念经,总有人听,我才诵经。”他合了一下手掌说道:“南方诸蛮之大者莫如大云南,其次小云南,次马蒙,次罗氏鬼主国。其他小国,或千百家为一聚,或二三百家为一族,不相臣属,皆不足数。而其他皆蜀之徼外诸蛮。接黎州大渡河之于(疑有误字——编者注)有所谓邛部川,邛部川之后即小云南也;邛部川之下即两林卢(衍文——编者注)虚恨蛮;虚恨之下即马湖大江蛮之部族夷都蛮也。” 偌尔曼:“这古史料听起来还真麻烦?净是咬嘴咬舌的名词,地名更是阴涩难懂。” 纪蒲泰:“要是你都懂了,还要别人来教你么?” 偌尔曼:“就是我不懂,我才仔细听。” 喇嘛:“就凭你这态度,我收你这洋学生?” 偌尔曼:“那我可要拜你为师啦?” 纪蒲泰:“在长老面前,我们都是学生。” 喇嘛:“我接着说。马湖大江蛮每借两(当脱林字——编者注),虚恨,邛部川路贩马于青羌,弥羌,时有好马之叙互市,皆得之西方。马湖一江自叙州入江,至开边寨右去为大江蛮,左去为小江蛮,小江蛮即乌蒙部落也。” 偌尔曼:“这大江蛮,小江蛮,理解着真麻烦?” 纪蒲泰:“长老的话还未说完,不要随意打断?” 喇嘛:“这我没意见。他是求知,才急着发表意见。” 扎布:“那你还不说完?” 喇嘛:“这也不难,知识就是细水长流,那能一下子就能学到头?乌蒙疆界稍大于诸蛮,可为云南之次。所有小(疑土字之误——编者注)地随小江而上,绕出大江,两林,虚恨之后,与小云南相接。乌蒙之下即吕告蛮,吕告之下即马永蛮,其他皆属(疑当作蜀——编者注)之诸郡接。” 扎布:“按古书典籍,那些地方可通何地?” 喇嘛:“你不是个活地理么?这些地名通路怎能难住你?” 扎布:“唉。那不是古人说的话吗?我一时半会儿怎能理解呀?” 喇嘛:“那我可按古书说啦?由邛部川可通黎州大渡河,由虚恨可通蛾眉县中寨,由夷都可通犍为沐川寨,由大渡河可通宣化县崖门及叙之开边寨,由吕告可通长宁,由阿永河可通泸水之江门寨,此皆通行往来之路。” 偌尔曼:“那去大云南,小云南可方便了?” 喇嘛:“你的记性还真好。我刚刚讲了大云南,小云南,你可记在心间。” 喇嘛:“你问的是现在,我说的是古时。这可要分清时候地理。按古籍载,今小云南已困,小云南已亡,若乌蒙次第皆破,则驱诸蛮行熟路,嘉定,泸,叙,长宁,皆可至矣。(宋吴昌裔:《论湖北蜀西具备疏》,载《名臣奏议》卷三三九,转摘自《宋代蜀文辑存》)。” 偌尔曼:“那黎州离其他蛮部有多远?” 喇嘛:“黎州?东南至粟蛮部落二百里。(《太平寰宇记》卷七七《黎州》)。你们还有啥问的?” 纪蒲泰:“若按古文典籍,我们可得更好地向你学习?我们还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习俗,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希望你还能给我们讲下去?” 喇嘛:“那我再尽力吧?据《太平寰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