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花帮传说 (第1/2页)
1990年之前的GK市还是个沿海的小城市,住在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拥有着大多数的现在的GK市的土地。1990年,GK市被划为特区,在那一年,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入GK市。1990年的大开发,使得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那时候的土地一天一个价,据当年海大商学院的教授估计,海大占的3000亩土地,如果在当年将土地使用权全部出售,将可以卖到35亿元,由此可见当年的土地价格之高。无数的GK市的农民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中一夜暴富,多的有近百万,少的也有一二十万。 几十万,在90年的时候绝对是个巨额数字,在拿到钱的时候确实是觉得很多,仿佛永远也花不完似的,对于绝大多数一夜暴富的农民来说,他们都是短视的,并没有意识到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谋生的手段,再多的钱其实也是有花光的时候。那时候的GK市整个城市都陷入一种畸形的疯狂中。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流入进行投机,每天无数的运送钢材水泥的船只堵在小小的港口十天半月不得靠岸,无数的人疯狂的追求财富。另一方面那时候的GK市的人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无所事事的年青人浪荡在街头打架斗殴赌博,有些世代贫困一朝暴富的人,甚至人格扭曲,买了好车以后往人群中冲撞,以此为乐。财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集,又在很短的时间里挥霍出去。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居住在临近港口的一个村子的三个年青人抓住了机遇。周红榕,退役士兵;吴东,曾经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后因为某些原因,在毕业分配的时候被分配到了很偏远的小县城,一怒之下回到了GK市;陆那,GK海关缉私局副局长的儿子。三人一起长大,玩得也是最好。在周红榕退役,吴东回到GK市之后,三人又聚在了一起,经常的在晚上畅谈理想,批判不公,计划着有一天干出一番大事。那时的他们还是热血而有理想的。 堕落最开始是因为一个台湾的走私商人想通过陆那父亲的关系进行走私,被陆那父亲拒绝后,找到了陆那,陆那和周红榕,吴东商量了以后,同意帮助走私,为其提供仓库,劳力和庇护。就这样,三人带着村里的年青人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走私活动:搬运并存储100桶的红色走私汽油,之后再交给接头人,销往内地。 当时的法制环境非常的差,海关的装备还比不上走私船只的装备,更兼有海关实权人物的庇护,以及当地农民的帮助,走私非常的容易。三人渐渐不再满足于只是帮助走私,在巨额的走私利润中占据少数。他们成立了最初的花帮,周红榕作为帮主,陆那是副帮主,而吴东是军师,其他的帮众想入帮必须交1万元的入帮费,交纳费用超过10万的被提升为堂主,帮众的利润分配除去50%的建帮费后,按照职务和交纳入帮费的多少在所有成员中均分。 三人通过建立花帮,聚敛了近百万的财富,然后直接从台湾商人处购买走私汽油,然后转手卖给下家,钱财因此迅速的膨胀,而且他们规定非花帮的人都不能从事走私活动,谁从事了不是被打死打残,就是被缉私局的抓走,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了GK市的走私垄断。这样一来加入花帮的人越来越多,外地的走私的下家想要撇开花帮自己进行走私也就变得不可能了。 随着帮派的结构日渐成熟,垄断地位日益巩固,花帮的走私范围也由单一走私汽油,向家电,汽车,香烟各个领域拓展。而后,花帮在GK市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又控制了毒品的销售。到了1998年以后,法制环境渐渐的完善,走私和毒品买卖越来越危险,他们开始将触角伸向正规的行业,出租车公司、旅游行业、房地产行业是他们主要的正规经营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花帮已经成为了兼具黑白性质的大型帮派,传闻有正规帮众3千人,外围的小喽啰不下万人,在他们开办的企业公司里上班的也有几千人。GK市很多人以加入花帮为荣,即使是海大的毕业生,也有不少进入花帮开办的公司,打群架的时候亮一下花帮的名头,往往无往不利。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和GK市的各个阶层紧密联系,一个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权力要对花帮下手也是顾虑重重,更何况很多证据都随着时过境迁消失了,也不可能再去追究当年花帮所做的坏事了,一些走私贩毒打架杀人业务都在表面上和现在的花帮脱离了关系,现在的花帮俨然就是个遵纪守法的大型民营企业。这次花帮派了几百个外围小喽啰,每天没事的时候在忠信大厦外边晃荡,而且花帮放出话来,要将忠信大厦弄到手,自然没有人会承租和购买忠信大厦的铺位和写字楼,导致忠信大厦的投资完全无法收回,每过一天都要向银行支付十几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