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漕船与汉jianian (第2/2页)
假文,原本漏洞百出,只要清廷公文流传程序稍稍完整成熟,一验之下就会露陷,亏在清军这次南下进军太快,后方政府统治机构的建立速度根本跟不上军队的步伐,淮安这时候还处于一团乱麻之中,一切程序从简,而王欢正是料到了这一细节,才大胆想出这一以假乱真的计策,其实还有一点,是出乎王欢意料之外的,就是李万才的官迷,以这个官场老人的见识,其实也能看破这种乱了常规的命令,只是这人一心想巴结多铎,迷了心窍,急吼吼的想讨个好印象,没怎么细看公文就跑了出来,王欢的胆大之举才得以顺利实施。 这当儿李万才一跳上岸,王欢正好迎了上去,握住李万才的手,紧紧摇晃道:“大人辛苦了。” 他不认识李万才,只是心中欢喜,顺手就握上了。 李万才也不认识王欢,对于握手这种现代礼仪也完全不了解,这当口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欢喜笑颜开的摇了一阵,脑子一抽,心中才明白过来自己失态了,连忙手一松,身子侧开,点头哈腰的把后面的李廷玉亮了出来:“这是我家佐领大人!” 李万才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光头拉住手摇了半天,半响回过神来,发觉图海肯定不是这个和尚模样的家伙后,正欲发作,李廷玉走过来了。 李廷玉身高体壮,面宽耳阔,虎目含威,脸上每一根胡子都透着霸气,就连脑后垂着那一根假辫子,也似乎精神了许多。配上从图海处搜刮出的一身清军佐领铁甲,腰悬宝刀,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李万才身上有一种明朝官员被清军吓唬惯了的通病,见了旗人就矮三分,虽然自己贵为从三品文官,但在满清贵族面前,那屁都不算,最多算一条高级点的狗而已。这时候虽然面对的仅仅是个小小的佐领,却如同见了多铎本人一样感到遍体生寒,不由自主的一个大礼就拜了下去。
面对三品文官的大礼,在明朝宦场经历良久的李廷玉下意识的肩膀一动,就想还礼,却看到王欢一个眼色使了过来,立刻会意,生生的止住了自己的动作,顺势随意的挥挥手,粗声道:“免了,你是?” 李万才忙起身道:“下官漕运总督衙门巡视李万才,奉豫王爷军令,调配漕船二十艘前来听令。” 三品文官居然在一个佐领面前自称下官,这也只有明朝降官面对八旗军官的时候才做得出来。不过听了这话,王欢和李廷玉同时心头一跳,漕运巡视?那可是从三品的高官,这会儿竟然亲自来给自己送船来了,这阵仗可不小。二人不约而同的朝马全看了一眼,意思是叫你带船来就行了,怎么还带来了这么一个官儿。 马全迎上二人目光,只是苦笑,不敢作声。李万才要自己赖着跟来,他有什么办法? 李廷玉又瞄了一眼王欢,见小和尚巍然不动,冲自己眨眨眼,伸出一只手,轻轻摇了摇,意思是不要怕,按照计划来就行了。 李廷玉暗叹一口气:妈的,老子这当戏子还真当上瘾了。于是把腰板一挺,脑后的辫子甩了甩,正欲装腔作势,却瞬间眼睛瞪圆了起来,惊叫道:“李大人,你是旗人?” 李万才弯腰起身,脑袋一摆,后面的辫子也露了出来,李廷玉看在眼里,所以惊叫出声,这李万才明明听名字是个汉人,怎么也留有辫子? 王欢也有些意外,这时候清兵入关不久,多尔衮为稳定全国局势,收取人心,为夺取九州江山打下基础,被迫修改了刚入关时逼迫汉族人民必须剃发易服的命令,改为非满族人可不剃发的宽松政策,所以全国上下基本上没人剃发留辫。 李万才听到李廷玉这一声惊问,却得意起来,以为自己的一番忠心终于被这位豫亲王的亲信注意到了,立刻媚笑道:“图大人,下官这辫子,是自己剃发编的,想我大清已建国多年,这留辫的习惯,也早已传入关内,下官名为朝廷命官,实为皇帝家臣,怎么能不认祖宗家法呢?所以为表明下官忠心,故而自行剃发。” 这一番话说得悠然自得,毫无羞耻可言,反而充满着欢愉热情,就差冲着李廷玉汪汪叫了。 李廷玉目瞪口呆,王欢脸皮发烫,两人同时想到:人才,这他妈是个人才,秦桧、练子宁之流算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顶尖汉jianian,汉jianian中的战斗机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