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寒秋 (第1/2页)
易锋寒走在萧城郊外的时候,已经是落叶满地、飘红洒金的初秋时分,一路上,辛苦耕耘了一年的农民们满心欢喜的忙着收割稻谷,到处都是繁忙劳碌的景象,将易锋寒心头的愤怒和郁闷冲淡了不少,从外国购置粮食糊口终非善策,倘若今年渭州各地的农产均如自己眼前所见,此番涉及渭州全境的饥荒便可迎刃而解了! 是不是该学父亲急流勇退、就此扬帆远去呢?心情逐渐缓和下来的易锋寒不由得心灰意冷、萌生去意,后夷的四大千户侯表面上割地封侯、世代荣华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哪一个不是如履薄冰?后夷朝廷终究是看不得四大千户侯坐大的,这也本是正理,君弱臣强,那是亡国之道,中央削弱地方的确无可厚非,可是落在自己身上,谁又愿意成为牺牲品?更何况如果是采取温和的削权措施也就罢了,商山君为了打击自己,竟然放任赤老虢之流纵兵成匪、掠杀无辜百姓和自己的亲兵,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难道老百姓刚刚熬过饥荒,便要因为自己再遇兵灾?易锋寒望着远方一群群脸上洋溢着质朴笑意的农夫农妇,心头沉甸甸的提不起一丝逐鹿河山、改天换日的豪情壮志,这些人想必是看到了以后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了吧?老百姓的需求也就如此简单,衣食温饱、安居乐业,便没有更多的奢望,难道自己要亲手毁掉他们的希望?刚刚经历了青倭入侵,便马不停蹄的平分明、剿隆北,后夷国力已经严重透支,就此休养生息,才是百姓之福啊!想到这里,易锋寒只觉嘴巴一阵发苦,暗自后悔自己回到渭州,是啊!回来干什么呢?留在神州,没有权势但是却有朋友,忘掉仇恨便是崭新的开始!可是自己偏偏选择了回来,选择挑起守护故乡和族人的重担,选择了积权积富以图后举,嘿,真是年少轻狂啊!读了几年书,自以为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被别人称赞了几句天才,就当自己可以转动这个世界了么?以为位高权重的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规划未来么?以为人心可以从单方出发一厢情愿的任意揣测么?以为天下形势会因为自己的期盼而顺利的发展么?自到渭州开始,一步一变,前变未止,后变又生,弄得自己以前的如意算盘尽数落空,每日里不停的见招拆招,不敢有丝毫懈怠,没有半分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潇洒自如,到了如今更是进退失踞,怎么做都是错! 只要隆北起义军被灭,后夷的内患便算是清除完毕,到时候以商山君的胸怀抱负,要么全力鼓励耕战,入侵神州,做个开疆辟土、提高后夷发展潜力的一代霸主,要么巩固国内局势,削弱地方势力,做个足以令后世长治久安的明君。 随便哪一种选择,对于现存的渭州三大千户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攘外必先安内,入侵神州不仅仅是机会,也是挑战,后夷比起虞国,就像鼠兔之于大象,无论资源、人口还是文化,都是天差地别,即便是虞国积弱多年的现在,要想取胜,必须要有一往无前、有死无退的决心,如果心存侥幸,想着胜进败退,想着自己身后还有故乡可以依靠,这场仗不打便已经输了,要想入主神州,除了皇帝必须拥有咬牙死撑、全军覆没也决不后退的觉悟,贵族、大臣和百姓也必须有,而要保证上下一心,要想远征军在任何不利的情况下都能继续前进,国家就只需要也只能有一个声音,否则万一战况艰难甚至失败,必然贵胄切齿、民怨沸腾,以四大千户侯为首的权贵们就会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甚至有可能推翻皇帝,所以商山君要想出兵海外,必然会削弱千户侯的影响力,就算不把三大千户的采邑没收,这兵权、财权是不能给他们留下的,问题是没有了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的诸侯,还算诸侯吗? 至于第二种选择,就更是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近身白刃的血战,完全可以用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来形容,现在后夷的千户侯,可以自行封官、自行制定税率、自行组建金库、自行招募训练私兵,在自己的采邑内手握人事、财政、军事大权,四大采邑内的人只知有千户而不知皇帝,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土皇帝,中央强大的时候尚可压制他们,一旦中央势弱,比如如今的******,中央的赈灾能力明显就不如易水郡,那么势力强大的千户侯乘机谋朝篡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想国家长久的稳定,就不能给地方势力任何发展壮大和趁势崛起的机会,第一就是要剥夺他们的官员任免权,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读书学武无非就是为了博取功名,千户侯不能封官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笼络和挽留人才,第二就是剥夺他们调整税率和私设金库的权力,税率这个东西关系到千家万户,如果地方的税率低于中央,那就能够收买人心,因为老百姓会感念千户侯的恩德,多数人都会如此想,看吧,还是我们的主子照顾我们,你看看中央治下的老百姓好倒霉哦,每年多交那么多钱!如果地方的税率高于中央,就意味着千户侯聚敛财富的速度高于中央,一朝因缘际会,国家发不起军饷的时候,地方势力却能大肆招兵买马,是什么概念?取消地方金库,则是直接断去千户侯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再富有的个人,也不可能跟政府比富,很难想象一个所谓富可敌国的人手底下养着几万甚至几十万不事生产的人还能笑得出来说自己不差钱的,也很难想象老板发不出工资却有一大帮人死心塌地的跟随,就拿易锋寒与司空照等人的关系来说,如果忍饥挨饿跟着易锋寒,以司空照等人的忠诚,他们是绝无二心的,甚至他们的儿女都不会有任何怨言,可是他们的孙子呢?重孙呢?双方感情淡了,又没有钱,大家还是各走各路吧,人总是要活下去的,家臣的子孙不愿意陪你一起挨饿,这个已经不是他们有没有道德的问题,而是身为主公的你提这个要求就很不道德。走了这一步,其实兵权削不削都无所谓了,只要你不是立马造反,隔个十年八年的,你自己都知道遣散军队,因为你自己都吃不起饭了,还能养一大帮子闲人?如果打算佣兵屯田,土地呢?采邑内的土地只有很少部分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