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边关告急 (第2/2页)
…… 若要出兵暂缓蒙军猛烈攻势,为后道防线争取时间,与其驰援兴元府,螳臂挡车,不如奇袭六盘山,虎口拔牙。 兴元府西临汉水,距离大龙口西北约900余里,六盘山临西汉水,距离大龙口西北约1200余里。 可惜,西汉水与汉水不通,否则飞龙舰载三班踏弩手轮值,日夜兼程,三日内即可千里奔袭六盘山蒙军主营地。 《水经注》载:汉江,南条之巨津也,发源嶓冢山,为漾水;东流至武都,始名汉水,又东为沧浪之水…… 《石泉县志》载:古之嘉陵水,本西汉水也,九域志以故道水为嘉陵江,或又指浊水为嘉陵江,盖三水皆嘉陵江上游,故得通称,然唯西汉水为嘉陵江之正源也。 《水经注漾水》载:漾水,古水名。古云,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 西汉水,在北魏时期还是汉江源头,后来六朝时发生地震,地震引起堰塞湖,迫使西汉水改道,东西二汉始隔绝不通,将汉江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上游。据钟不欺考证水文史料,在陇南府略阳县巨亭乡附近能找到西汉水的古河道,距离西凉府宁强县的汉水源头仅有数十里之遥。只要能找到古河道,炸开堰塞湖,就能把东西汉水重新连通起来,即可从古河道出奇兵致胜。 林峰:“你有多少把握能找到西汉水的古河道。“ 钟不欺:“按图索骥学生有五成把握。“ 林峰:“好,五成足以。届时我军会乘夜强行通过兴元府,或许会引来无数追兵,若是找不到古河道口,很可能会被逼死在汉江源头。“ 钟不欺:“属下明白,敢问大人有多少把握能炸开古河道上游的堰塞湖?“ 林峰:“亦只有五成而已。“
四月二十,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汉水两岸的桃花盛开了,一簇簇,一片片,盛开得如漂浮的红云,怒放着似流动的丹霞一般的桃花,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雨水一下,桃花汛就要到了,林峰管不得那么多了,今天是出征日。 三艘飞龙舰已在江边待命,装备已焕然一新,每艘飞龙舰上都配了两门三弓重型床弩炮,四支双弓连弩,六门飞云霹雳炮,弹药箭矢充足。甲板上加装了一分厚的薄钢板和石膏防火板,即使再遭遇烈火箭攻击也无惧。只是如此改装后,除额定编制水兵外,每艘飞龙舰只能搭载十名战斗兵。 林峰、钟不欺带十名侦察兵乘飞龙旗舰,陈自明,陈自亮各带十名掷弹兵,分别乘上另两艘飞龙舰。李虎、李山、王勇率野战军留守军营。 舰上新装备的弩炮和连弩,尽量留在关键时刻使用,一般情况下尽量使用飞云霹雳炮。这批冬季造就的复合弓,胶漆尚未干透,至少要到夏季才可正常使用。此时又正是梅雨季节,复合弓使用数十次后,就会受潮变形导致拉力逐渐减弱,极易报废。重型弩炮配用的三棱穿甲爆破箭,已经由点火式改良为拉火式,可用箭匣连发,一匣八箭。眼下军情如火,战况危急,必须重火力支持,只能多带些复合弓备用,万一用坏了就临时更换,以维持战力。 大战在即,经严格挑选出的精锐战士已训练多日,个个装备精良,早已摩拳擦掌,等待饮马沙场…… 林峰:“战争已经爆发了,可是朝廷还没有做好准备,你们准备好了吗?“ “报告林都头,水师舰队准备就绪。“ “报告林都头,水师陆战队准备就绪。“ …… 林峰:“很好,你们每个人都要明白为何而战,为什么别人在往南撤,而我们却要向北进。蒙军进攻速度太快,太嚣张,沿途百姓来不及撤退转移,屡遭屠戮,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我们要去让他们住手,让他们见识一下大炮和手榴弹的威力,让他们领略一下被屠戮的感受……或许他们会收敛些,低调些……我们就是要去告诉他们,杀人者,人恒杀之!这就是我们此行目的。“ “愿追随林大人,杀光鞑子!“ “杀光鞑子!杀光鞑子!杀光鞑子!“ “杀!杀!杀!“ …… 水师即将出征,本来说好是不要组织送行的,军情紧急一切形式从简。但是众人还是自发赶来了。码头上,许多军嫂抱着幼子赶来为出征的丈夫送行,年迈白头的父母赶来为出征的儿子送行,野战军赶来为水师送行,妲云、邓春雨赶来为林峰送行…… 妲云:“你走的太急了,不然我可以排个出征武舞给你送行。“ 林峰:“没关系,你先排出来,下次再看也一样。“ 妲云:“好,那我先排,你一定要回来看。“ 林峰:“一定回来。“ 邓春雨:“哥,这是我做的急救包,你带上。“ 林峰:“我有一个啊,呦,这个是绣了花的。“ 妲云:“我也给你做了个急救包。“ 林峰:“呦,也是绣花的。我都收下了,等打完仗,给你们带好吃得回来,再见了。“ …… 战士敬礼!礼毕! 飞龙舰抛开了缆绳,拔锚起航,缓缓驶离了码头……岸上的人群使劲的向战舰上的亲人挥手,祝愿他们能够早日凯旋归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