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军令状 (第1/2页)
王允现在一肚子好奇,对于鲍忠的突然折回,他原本以为,鲍忠和武安国一样,是被人给打败了,结果听闻鲍忠现在的样子,并不像武安国那么狼狈,看来又不似战败。他让士兵出去将鲍忠请进来,想要问问到底为了何事。 不大会功夫,帐外来人通禀,说鲍信与鲍忠一起来了。王允连忙有请,二人鱼贯入帐,王允瞧了鲍忠一眼,确实是衣冠整齐,和武安国的狼狈样子,完全不同。刚要客气两句,却见鲍忠猛然跪倒在地,痛心疾首地说道:“大人,末将战败,此番特来向大人请罪。” “噗!” 一听这话,王允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了半天,老家伙说道:“鲍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你的样子,不似武安国那般狼狈,怎么会战败呢?” “唉……”鲍忠叹息一声,说道:“大人,实不相瞒,这一次战败,末将都觉得不可思议。昨天夜里,末将不仅吩咐士兵,严加戒备,而且还亲自披挂,带着人四处巡视,营门那里,更是紧闭,守的严实。可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从营内突然冒出,强取营门,那人本领不错,守门士兵抵挡不住,让他打开营门,紧跟着,从外面杀来大量的黄巾贼。末将见势不妙,只能带着残部,先行撤离,以免全军覆没。” 我说的么,穿的这么整齐,原来连打都没打,就先跑了。 这只是王允的想法,他当然不能说出来,毕竟人家是济北相鲍信的部下,上次武安国战败,都那么算了,这次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王允微微点头,说道:“那你带回来的士兵,现在都在哪里呀?” “此刻都在距离答应三里地的地方休整,以防敌人突然袭击。”鲍忠答道。 “鲍将军也算是谨慎之人,虽然战败,但却保全了兵力。”说到此,王允不再去看鲍忠,而是看向鲍信,又道:“眼下贼势强劲,连挫我军,看来想要破敌,解颍川之围,不是那么容易的。鲍大人,你看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鲍信先前在王允面前夸下海口,尽言兄弟的本事,结果一出门就让人给打了回来,实在觉得颜面扫地,现在来见王允,陪弟弟请罪,都已豁上了脸皮。好在王允没说什么追究的话,反而向他问策。鲍信一向都是指着弟弟鲍忠,眼下弟弟都败了,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思量半天,才说道:“大人,下官以为,此时此刻,唯有招所有将领,前来议事,商量出个好的法子来。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兴许就有人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他说的这个办法,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办法。 王允点点头,说道:“说的也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来人啊,擂鼓聚将,请各营所有将领,到此议事。” “咚咚咚……”“咚咚咚……”…… 中军擂鼓,但凡领兵之人,都明白什么意思,纷纷赶往中军帐。鲍信手下的将领,自行赶到,孔融带着手下的将领,鱼贯而入,王鹏就在中军,比其他的将领,来的还要早上一些。 很快,中军帐内,坐满了将校,王允四下扫视一番,见人差不多到齐,便大声说道:“诸位将军,颍川现被黄巾贼围困,危在旦夕,我大军此番,便是前去解救。然,武安国、鲍忠两位将军,先后充当先锋,都被贼人所败。眼下擂鼓聚将,不为别事,乃是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想出破敌之策。诸位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不知可有什么良策。” 帐内众将,多是孔融和鲍信的手下,剩下的零零星星,有汝南的将领,再就是王鹏了。汝南的将领,哪有什么本事,根本就是闷声大发财,孔融和鲍信的手下,彼此互相瞧瞧,却也没有一个吭声的。 武安国和鲍忠算得上是这两家的头号将领了,他们俩都不行,别人谁还敢多言。 王鹏坐在下面,左右扫视,心中思量,“书上写的果然没错,武安国和鲍忠也就是打酱油的,牛皮吹的震天响,那有什么用,打仗凭的是实力,用不是谁能吹谁就厉害。你们都败了吧,这回看我的吧。” 想到此,王鹏便要站起身来,主动请缨,可这时,他的目光突然扫到一个人。这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年岁能有十五六,一身白衣白甲,并没有坐着,而是站在孔融的身后。帐内众将,多是坐着,唯有他一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