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传奇_第八十七章 渔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渔阳 (第2/2页)

请替我禀报皇上,说我有紧急事情要见皇上。”

    “好!相国稍等!”

    过了一会儿,那名太监出来喊道:“皇上有旨,召杨国忠觐见!”

    “爱卿,有何紧急事要报朕!你是相国,你去办就是了,何必来烦朕!”

    “回禀皇上,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特来禀报皇上。”

    “什么事?”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欲反,请皇上定夺!”

    “你总是说他反,朕看你是有点过敏了。”

    “这次确实属实,臣有他的证据!”

    “什么证据?”

    “臣已得到确切消息,安禄山在四处调兵,幽州已经戒严了。”

    “哦!还有这事,那你看怎么办?”

    “臣以为还是把他调回京来杀之,以绝后患。”

    “好!就让他回京来吧!朕要亲自问问他,还有什么事?”

    李隆基打了个哈欠,疲倦地问道。

    “还有就是长安城门一些士兵聚赌的事”

    “这些小事你就看着办吧!还有什么事吗?”

    “没有了!”

    “朕给你说过,朕身体不好,一些事情你就自己看着办,别总烦朕,你是相国,实在不决,可以和太子、郯王他们商量。”

    “微臣遵旨!”

    “那你去吧!对了,你让李月进宫,朕身体有点不舒服。”

    “微臣告退!”

    几天后,高尚和严庄正在军营整理文书,突然有军士跑来报告:“大帅府有急事,通知二位先生赶快过去。”

    高尚和严庄对望一眼,知道必有重大事情发生了。他俩便放下手文书,一齐赶往安禄山府邸,路上,严庄忍不住问****道:“我不知道大帅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并不想举事吗?高先生是如何看的?”

    高尚冷笑一声说道:“大帅为此已经准备了那么多年,箭已在弦上,不容他不发,大帅现在所虑的,只不过是缺一借口罢了!”

    “如果真是缺一借口的话,看我说来。”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节度使府,一进门却发现安禄山怔怔地坐在那里发呆,“大帅,出什么事了?”

    安禄山看看他俩,长叹一声说道:“果然被你们说中了,刚才朝廷来旨,命我回京述职。”

    高尚突然问道:“不知大人所接诏书,是中书省的‘黄麻’还是翰林院的‘白麻’”

    “是黄麻!高先生的意思是?”

    “我想这必是杨国忠的意思了,按理诏大人回京应用白麻才是,但掌握白麻的翰林院和杨国忠是死对头,正因为不是皇上的亲自口谕,杨国忠才请不动白麻,改用黄麻诏书了。大人,这是杨国忠让你回京,他必藏祸心!”

    “高先生说的有理,不杀此贼,我难平此气!可是我若起兵,用什么借口才好呢?“

    这时旁边的严庄笑着说道:“大帅忘了西汉削藩之变吗?”

    “严先生的意思是说‘清君侧’?”

    “正是!杨国忠数大人十大罪状,可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人也效他反数他百大罪状,这样不是出师有名了吗?等占领了长安,毒杀李隆基,立一幼儿为帝,待大人根基牢后,再取而代之也不迟,什么江山姓李,原来还不是姓杨吗?大人即位后再多邀民心,千秋大业可定矣!”

    安禄山大喜说道:“若我登帝位一定封你二人为左右相国。”

    此时他再无疑虑,大声喝令道:“命史思明、蔡希德、田乾真、崔佑乾、田承嗣、安守忠、李归仁、孙孝哲、牛庭介以及少帅安庆绪火速到我府上来”。

    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之名从范阳起兵,共率藩、汉兵十四万,分两路浩浩荡荡杀奔中原而来。

    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