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狭路 (第2/2页)
冲进了敌军之中,史思明在高处见李月带领骑兵在自己的重围里来回奔突,勇不可挡,他便对身边的副将说道:“看见了吧!那便是大唐第一猛将,号称李魔王的襄阳王李月。想当初我们一起在幽州赈灾,想不到今天却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人生际遇,实难预料,要是当初燕王留住他,我们想必早已踏进了长安。”说到这史思明长叹一声,他突然又喝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死是活,今天一定要把李月留住,谁若放走他,斩!” 史思明严令已下,众军不敢懈怠,死死将李月的骑兵围在核心,虽然李月勇猛,但毕竟敌军太多,手下骑兵体力消耗巨大,突击力开始慢慢减弱了,李月本人突出重围倒问题不大,但他不愿丢下自己的属下独自逃生,这时他见张杰领着数百人,已被叛军割离自己,便大吼一声,返身杀去,他突然听见身后一阵风声,用余光扫去,只见一名大将,举着一柄长锤,正向自己后心砸来,这时他的戟尖上正挑着一将,回防业已不及,眼看这柄锤将要砸实,突然从旁边跳过一亲兵,扑向那柄铁锤,铁锤正砸在这名亲兵的胸前,亲兵前胸被砸得粉碎,倒地死去。李月心中一酸,他抽出长戟,一个反手将那将刺于马下。李月心中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这是他离开终南山后从来没有体会到的,他大吼一声,身上的潜力似乎突然被激发出来,手中大戟挥舞,一鼓作气杀透了阻隔的敌军,救出了张杰。 史思明见李月横冲直撞,无人能挡,他心中大怒,提起长枪,正要亲自去督战。就在这时,荔非兄弟率领的步兵又返身杀了回来,由于生力军的加入,李月军士气大振,现在是一万五对两万,唐军未必会输与叛军,唐军一反劣势,竟慢慢将局面扳了回来,两军成了胶着状态。史思明见状,急令手下去把两万步兵调来,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李月消灭在此地。
就在这时,有军士来报,唐军主力突然出现,郭子仪从西,李光弼从南,分两路向这边杀来,蔡希德已被李光弼杀败,逃往巨鹿。常山也已被郭子仪部将李国臣所占,现两军正向这边杀来。 史思明手一松,长枪落在地上,他长叹一声道:“此子可恨啊!” 遂命令众军不要再战,慢慢撤出战场,准备撤回幽州,不料李月却返身回去,将史思明的二万步兵打了个措手不及,史思明大惊,急忙赶来支援,但这时李光弼军和李国臣军同时杀到,史思明大败,最后领不到一万残兵退回了博陵,他急向安禄山求援,安禄山再派蔡希德率三万军支援史思明, 李光弼军见博陵城险,便不再进攻,留两万军给李国臣守常山,自己和李月率大军返回太原去了。 李月在战场上找到了那名为护自己而死的亲兵,亲手将他安葬在一片松林之中,直到那一刻,他才突然发现在战场上,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甚至包括他自己,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替自己死去,他深深意识到,一场战争,最重要的并不是胜利,而应是保存生命。 常山大捷的消息传道长安,民众沸腾,纷纷自发上街庆祝。但李月却同时接到两道圣旨,一道圣旨是中书省的黄麻,斥责他擅离驻地,私养军队,罢他东宫六率府大将军之职,命郭子仪即刻将其拿下。另一道是翰林院的白麻,却表彰他常山大捷,封其为镇军大将军,即刻率军入京。李月拿着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圣旨,立刻意识到长安出事了,在他的追问之下,宣旨太监说出了一点内情,两道圣旨都是李隆基的意思,不过一份是杨国忠和郯王所请,另一份却是太子和高力士所请,现在朝局混乱,郯王李琮几乎已经控制了京城。李月知道,此时的李隆基一定已经处于糊涂状态,估计是脑内之余毒再次发作。 他想想便决定立刻率部进京,以防郯王李琮发动宫廷政变。不料就在他准备返回京城的时候,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潼关大将哥舒翰大败,四十万唐军全军覆没,连主将哥舒翰也被叛军所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