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宿敌 (第2/2页)
续说道:“我和尚结息原本是夙敌,此次再战,双方都不会轻易拼全力厮杀,再加上朔方军会从北面呼应我军,吐蕃的本意也不在长安。所以,我估计最后的结果是尚结息攻长安不利而退兵,只是要请皇上派一使出使吐蕃,说服吐蕃赞普重新和我大唐签定新的协议,我军再在战场上配合,此次危机便可缓解。” “那朕就让太子为主帅,迎春与郭将军为辅,太子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实际决策权由迎春负责,现在朕就讲清楚了,迎春看这样可好?” “那也无妨,但需先将鱼朝恩和邹王调回,兵无二帅,这点至关重要。” “当然!朕明白。” 说到这,李豫又是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迎春也把驻守华州的二万亲兵也带去吧!吃朕的粮食,却不听朕的指挥,朕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李月心中一凛,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大哥,真正想对付的或许竟是自己,又深想一层,自古以来,哪有皇帝能容忍不听指挥的军队的,就算是自己的老子也不例外,李月心中顿时一凉,看来在这场战役结束后,自己真该考虑一下去向了。李月突然又心有所感,当年那个淡漠名利,笑看世间炎凉的道士李月慢慢地渐行渐远,自己竟也开始看重权力,沦为尘世中一普通人了,何时才能解开这个心结呢?想到这,李月心中不禁怅然若失,他突然非常渴望去见一见师兄长乐,但出兵在即,已经没有时间了,李月只得把这个念头强压回于心,等此战结束后再去终南山找师兄谈谈吧!
广德元年十月,李豫召回鱼朝恩和邹王,任命太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月和郭子仪为副帅,调动潼关、华州的驻军约五万人前往咸阳迎战吐蕃军,连同咸阳现有的十三万大军,唐军共有十八万大军对阵十五万吐蕃、党项联军,同时任命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在北面防御党项,同时南压吐蕃军,又派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为吐蕃使,出使吐蕃,与吐蕃进行政治谈判。 尚结息听说李月率兵前来,不禁感慨地对身边的马重英说道:“当年我在播仙就是败在这个李月的手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夜的耻辱一直让我无法忘怀,我就怕他不来,既然来了,我就要好好会会我的这个宿敌,一洗当日之耻。” 马重英亦点点头说道:“大相不必担心,现在的大唐已非昔日的强盛大唐,当年我们之败,也是因后勤不济造成,而现在我吐蕃军士气正如日中天,再无后勤之忧,正好和唐军一决高低。” “话虽如此,但此李月确实厉害,加上郭子仪的老成,绝非鱼朝恩等人可比,我们切不可轻敌!还是得以稳取胜。”尚结息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或许就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场战争,想到这,尚结息的腰板不由挺了起来,他竟非常渴望着这次人生的最大挑战,若能全胜,这就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顶点。 “大相,说到以稳取胜,我倒有一计!”马重英献计道。 “哦!你说来听听!” “临行前赞普不是让我们立一个亲吐蕃的新唐王吗?本来是打算攻克长安后再执行,如果现在我们就立新唐王,大唐的皇帝必然恼怒,势必催促唐军尽早作战。这样,我们以稳对急,心态上便占了上风。若此时再抛以诱饵,钓唐军上钩,我军胜算便可占七成,大相看这样如何?” “论达扎(马重英的藏名)说得很好,不知可用什么方法可让唐军上钩?” 马重英阴阴一笑说道:“党项人军纪不整,民多抱怨,可让其去守凤州,若唐军分兵去取凤州,一方面我们可知哓了唐军战力的虚实,另一方面也分了唐军兵力,可谓一举两得,然后若有机可趁,我们可集中兵力直接去攻打咸阳,再派一支奇兵绕道袭击长安,让敌军首尾难顾,这便是稳中有奇之计,那李月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可奈何。” 尚结息听完哈哈大笑道:“难怪赞普常在我面前说你战略、战术皆擅长,果然不错,假以时日,你必是继我之后的吐蕃军主帅!” “大相赞誉,马重英不敢当!” 尚结息点点头说道:“传令下去,请广武王李承宏殿下来见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