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伪宅的位面成长史_第二十二章:开完片继续攀科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开完片继续攀科技 (第1/2页)

    第二十二章:开完片继续攀科技

    大业十二年,在新一轮的扩张结束后,宋子赢也不管北方怎么样闹腾,再次将自己注意集中在领地中的工业发展上。

    在经过此次军事扩张后,宋子赢的势力范围大大增加,占了安徽和江苏大片的领地,如果不是要王世充在北边替自己挡刀,宋子赢的地盘还可以扩大一半,除了领地的收获,还有就是人口。宋子赢这一次扩张,彻底将治下人口提升到八十万。这些人口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消化。此时宋子赢已经彻底掌握了无为县的煤矿,采矿工人在宋子赢丰厚的报酬和科学的管理下,开始有了工作热情。

    同时随着蒸汽机的使用,煤炭采掘的规模变大,大量的煤矿顺江而下。支撑着马鞍山对岸的钢铁工业。同时在无为县本地也发现了铁矿,大量的钢铁工人和技工被宋子赢调集到此地,准备建立第二座钢铁厂。

    现在陆地军团的建设基本保持原样,大量的劳动力倾斜入即将大量发展的造船业。同时为了以后的海边产业建立,宋子赢开始大量囤积各类物资。

    宋子赢选择处于海边的如皋县也不是没有原因,由于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氯化钠这种物资完全更不上工业消耗。如果按照隋唐时期的食盐生产技术,生产成本如此高的食盐,用于工业生产,宋子赢绝对会亏本亏到连裤子都卖掉的份。

    虽然以宋子赢的财力暂时可以支撑。但是宋子赢干嘛要做这个冤大头,让别人来挣自己的钱。所以,获得食盐产地进行自主的工业化产盐势在必行。

    对此,为了将来新建晒盐厂,航海产业得到扩充。大量的造船工匠,以及造船技术资料。被宋子赢或是被高薪聘请,或是被高价买来,或是直接硬强过来。

    现在可不是宋子赢生活过的21世纪,海边远远不如内陆发达,除了几个大型对外港口。其余海边人普片向往内陆,这个时代来海边讨饭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上辈人在内陆失去土地,迫不得已来海里捞食。

    在外贸组开出,有房分,高薪,子女免费教育的条件后,造船匠们根本没有受到微弱的乡土意识阻扰,就来到领地内做工。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乡土意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海边有了土地。但是宋子赢提出了打工这一概念,就是将船匠和家属同时接过来,作为雇主为船匠家眷提供免费住宿和基本饮食,若是船匠在领地内干得不舒心,随时可以带家眷离去。同时领地在船匠想走的时候就将遣散费交下去。

    随着领地中政府力量的支持,航海业正在快速畸形的发展。

    .........................

    对于宋子赢来说,隋大业十二年是一个奇妙的一年。

    由于宋子赢乱入的关系,北方陷入一片混战之中,而宋子赢的领地却是一片欣欣向荣。

    数量上万的初中生在这个时代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宋子赢以前不清楚。

    作为****大工业生产模式下的教育线上的次品,宋子赢连高分低能的标签都没有打上。

    以他的水平还要教好领地的学子,可以想象宋子赢是多少的痛苦。说起来,中国学生在走进社会前,一直在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好像一直没啥用处。

    宋子赢也是一样的,仅仅是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了一点小衍生。具体的生产环节现在还是自己摸索。

    宋子赢大量传授领地中的青少年理化知识,一方面是想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另一方面是记得历史书上说过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就是靠着大量的初中生崛起的。

    至于这些知识有啥用,宋子赢只是觉得自己多了些能量产的工人,可以让自己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其他工作上去。

    但是上万名正处于好奇期的青少年被宋子赢带入这个新的知识领域后,充分发挥了他们好奇宝宝的天性,其创造性为宋子赢的生产力爆发提供了火箭般的动力。

    其中有一个叫做李大志的青年,给了宋子赢极大的惊喜。

    李大志是宋子赢在建立宋家庄时收留的流民,李大志一直对宋子赢抱着感恩的心,当年他全家都快饿死了的时候,是宋子赢接纳了他们,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当得知宋子赢创办学校时,李大志是第一个报名的。在学校中一直是名列前茅。

    在经过初中化学科考试毕业后,李大志拒绝了其他部门在招揽,拉着班级的一些同学到钢厂工作,因为宋子赢说过钢铁的产量决定着国力的强弱。

    在工作时李大志发现铁厂的生铁产量高,但是钢的产量太低,传统的灌钢,抄钢耗费了大量水轮机和蒸汽机。

    宋子赢的化学课上说过生铁只是比钢的含碳量高。

    李大志对钢厂的一大堆生铁产生了强烈的怨念,好好的一锅刚混进了一部分碳,质量和价格就大大降低了。需要用熟铁中和。而熟铁需要反复锻打脱碳。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脱碳。李大志和他的同学开始研究起来。钢铁厂的主管五太保杨五知道他们准备鼓捣实验,对于这种积极探索的态度,采取了赞成的态度。

    李大志和其团队最后想起的方案是做一个大型立柱式坩埚,直接倾倒高炉铁水,从坩埚底部开几个小口用蒸汽机和水轮机带动的鼓风机鼓入热空气,同时用机械带动的铁棒不停的搅拌铁液,在其冷却前让空气中的氧气和铁液充分接触与碳反应脱碳。

    杨五指出了这个方案的缺点在搅拌时一定要时刻注意温度,此法容易发生铁液在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