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jian李富贵_李富贵的敲门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富贵的敲门砖 (第1/1页)

    在写平生第一篇书评的时候无语就已经想到可能必须把李富贵也拎出来谈一谈,我既然把历史的可能性当做架空小说的及格线那么李富贵所处的晚清这种可能性在那里呢?

    在无语看来如果把偶然的变化限定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么有三个人可以改变当时中国的走向,第一:皇宫里出一位彼得大帝式的人物,考虑到同治、光绪都在老佛爷的威严之下,宣统又太小,即便他们真是彼得也难有做为,所以只好假设咸丰是彼得了(说这话我真是亏心啊),凭借镇压太平天国掌握军队,然后把八旗这个肿瘤割去,之后的改革就要容易的多了。这个计划看起来十分完美,可惜前提出了问题,即便是只针对一个人也不是想怎么偶然就怎么偶然,要说晚清的皇家能培养出彼得大帝我是打死也不相信,就算是部分也不可能,因为那是质的突破。

    第二个人就是民间出一位*,这个可能性比第一个要大,虽然不可能像主席那样中西贯通可是主席的军事天赋和对农村的了解是可能出现在那个时代的,凭借这样的能力推翻满清应该不算太难,这样的中国会更加强大,但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上可能会有些波折,在从乡土中走出的这一位强人的带领下中国很有可能成功的开展一场官办的洋务运动,但是终走不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子。

    第三个就是汉jianian中出一个袁世凯(这里汉jianian的定义是那些了解西方、推崇西方的人,当时这样的人最招人恨,名声有可能比那些签不平等条约的还要糟),袁世凯也是强人,不过比起前面两位那就差的多了,他出现的概率应该也会大不少。

    我们先来看看在当时很有一些汉jianian味道的徐继畲,这位老兄学问够大,和魏源不相上下(就个人观点我认为徐还在魏之上),官也不小,一八四六年就作到了福建巡抚,一直到一八七三年才死,即使扣除七十以上的日子他仍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可用,这期间又是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高发期,清廷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有所作为才对,想象一下徐继畲即使没有背叛满清的意思他只要于太平天国时期在南方推行旨在挽救清廷的洋务运动效果应该比李鸿章搞的那一摊要好吧。可惜徐继畲一八五二年就被贬还乡,从此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都在家乡教书,从这上面看起来徐继畲多少有些呆气(他若不呆想必不敢如此盛赞华盛顿: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之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而性格应该与那些强人也相去很远。

    袁世凯身上的各项能力并没有哪一项不可以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除了未经乱世在野心上可能有些妨碍,不过野心这个东西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实力强了野心自然会变大。凭袁世凯的手段英人入居福州神光寺这样的小事肯定难不倒他,可惜的是《瀛环志略》这本书恐怕就不会面世了,即便他有这样的才学也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第三条就是李富贵的敲门砖了,书里的中国隐藏着这样一种可能。李富贵来自未来,这让他手中多了许多调料,可以做出各种味道,而在此之前我必须保证炖在锅里的rou没有变质。李富贵最后教训了西班牙和俄国,我相信那个汉jianian化的袁世凯如果顺利的话也可以做到,所以我可以自信的说:“rou还是很新鲜的。”

    我想大家喜欢李富贵也是因为他开创的道路的确有出现的可能,否则僧格林沁看到后世的人喜欢李富贵难免不会跳出来叫屈:“我真傻,真的,我居然呆头呆脑的真刀真枪的和洋人去拼命,冒着生命危险不说,家乡带出来的儿郎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打完了降职不算还要被后世唾骂,看看人家,拿着未来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后人的景仰,真是个笑贫不笑娼的世道。”

    敲门砖的主要作用在于敲门,这条准绳对于一部书结局的约束力就不那么大了,所以对于李富贵最后塑造出来的中国是不是符合历史我倒不是太关心,因为李富贵最后的国策可以算是无语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当王权总有一天要离开中国的时候我们能够理性、冷静的对待,不必再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不管它是否现实我希望自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