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第1/2页)
将赶了半日路、略显疲态的士卒在城中军营安置妥当后,我立即将魏延、廖化、林雪等人招集了起来,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由于魏延诈取秣陵时,擒获了恰好前来此城巡视的丹阳太守吴景,这一意外收获让我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本,我还颇有些发愁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平定丹阳郡?——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军的进攻算得是相当顺利,先后攻克江东巡江水军芜湖大营,夺占太平、秣陵两城!但是这一系列胜利,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敌方促不及防的基础上的。 可以想象,若是我军已经渡江进袭的消息为江东各郡县的守军所知晓,届时他们只需据城死守,就可以极大地放缓我军的进攻步伐!而这,也正是我最害怕的!万一在周瑜回援之前,我军不能夺取得一、两郡、进而在江东站稳脚跟,此次的渡江南进作战,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就极大了。到时,非但会坐失千载难逢的良机,甚至我这近万名渡江士卒也要尽皆葬身于江东了! 而要想让我军渡江的消息完全不走漏,根本就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再隐秘的消息能够保密得了一时,却保密不了一世,随着我军战线不断拉长,战情外漏的可能性将会变的越来越大。因此,若是能够避免采取逐城逐县攻占夺取的作战方式,而是将各城、县的守军集中起来,一举加以击破,对我军才是最为有利的。 现在,随着吴景的就擒、丹阳太守印绶也落于我手,一个“一战定丹阳”绝佳机会就出现了! 秣陵,议事厅 “如果能把丹阳郡治下各城各县的江东军全部集中到秣陵外、再一举击破,接下来我军的确是可以毫不费力速平丹阳全郡!”听罢我的话,魏延先是轻轻点头,但随即面上又浮现出疑惑不解之色,“但是将军,如何才能将这些江东军全部调集到秣陵城下呢?他们又不会乖乖听咱们的话!” “呵呵……”我嘴角微微一翘,笑着说道:“文长怎知道他们不会乖乖听从咱们的调遣?” “啊~?”魏延讶然轻呼一声,随即急切地追问道:“将军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了?” “呵呵……其实适才在城门口,我就已经提示过你了,文长到现在还没会过来吗?”我微笑着反问道。 “提示过我了?……”魏延拧眉思索了起来,随即恍然说道:“将军说的是那封印绶吗?难道将军准备以郡守印绶来调动江东军?但这行得通吗?” “不……”我缓缓摇头,笑着说道:“并非是我要调动江东军,而是‘丹阳吴太守’要调动他们!” “哦~!”经我这一提醒,魏延终于会悟了过来,急忙说道:“原来如此,将军是准备以吴景的名义来调动江东军!” “不错!如今吴景已然就擒,他的郡守印绶也已落于我等手上,咱们完全可以用吴景的名义向丹阳各城各县发出告急文书,令驻守的江东军以最快速度赶至秣陵‘救援’。而我军便可以逸待劳,事先设好埋伏,一举将丹阳郡的有生军力尽数歼灭!”我点点头,沉声说道。 “将军,该以什么理由发出告急文书呢?”廖化接口问道。 “嘿嘿……”魏延忽然嘿笑了一声,左手在下巴上抚了两下,“我猜出将军的意思了。一定是用咱们渡江进击江东作为告急的理由!” “不错!”我笑着肯定了魏延的猜测,“文长,你稍后去军中挑选10余名通晓些骑术、可靠精细些的士卒准备到各城县传递‘告急文书’!……呃……对了,这些士卒籍贯最好是在涂唐、历阳(庐江郡下一县)一带的,说话口音跟丹阳当地的比较相近!” “是!”魏延眼中洋溢着兴奋之色,迅速地点头应道。 “元俭,那吴景就擒时,身边应该有一些随侍的文吏吧?”我转头向廖化询问道。 “恩~!”廖化点头回道,“确实是有好几个,擒获吴景时,末将也顺手把他们都逮起来了,现在都被关着呢?” “这些人时常随侍在吴景身旁,对吴景的笔迹一定比较熟悉,说不定许多文书就是由他们代写的!元俭,去把这几位文吏‘请’过来,咱们发给各城县的‘告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