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两层小楼 (第2/2页)
赵红利说:“刚才一打岔给忘了,说到哪儿了?对,做房顶子,烫油做防水短期内比彩钢顶子省钱,可长远来算就费钱了。” 李中问道:“这个账是怎么算的?” 赵红利说:“烫油做防水的缺点就是今年做了,可能过个三四年就会漏雨,还得再做,按平米算,您这个房子做一次大概需要三千多块钱,两次就是六七千,而做彩钢顶子可能也就是六千块钱左右。” 李中问道:“彩钢顶子能保几年?” 赵红利回答:“用好点儿的料,至少能保十五年。” 赵云飞说道:“让我说就用彩钢,我发现好多房子都烫了油了,过两三年漏了雨,最后还得做彩钢,等于花了双份钱,不如直接做彩钢。” 李中想了想,说:“行,就依云飞说的,做彩钢顶子。” 赵红利说道:“既然定下来做彩钢顶子,我还有一说……” 李中说:“没事,有什么说什么,咱们大伙儿商量。” 赵红利说道:“做彩钢顶子,女儿墙要垒起来六七十公分,既然是这样,那还不如把女儿墙垒高点,做好彩钢顶子,您这房子就是个二层小楼。” (科普一下:女儿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女儿墙这个名称的来历,里是这么说的,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意思就是因为古代的女子,是卑小的,没有地位的,所以就用来形容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
按照李渔的书中记载的,“女墙”则应是用来防止户内妇人、少女与外界接触的小墙。古时候的女子大多久锁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屋顶小墙高不过肩,窥视墙外景色的时候能避免被人发现。 还有一个传说,一个古代的瓦匠,忙于工作,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儿带在左右,一日在屋顶砌筑时,小女不慎坠屋身亡。匠人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之后就在屋顶砌筑一圈矮墙,后来人们就起名“女儿墙”。) 赵红利话音刚落,王瓦匠等人都赞同说这个方案好。 李中的神情有些为难,笑道:“要是能盖两层小楼当然好了,就是不知道这得多花多少钱才能盖起来?” 老王瓦匠说道:“多花不了几个钱,就是多拉两车砖的事,我们几个最多两天就能垒起来。” 小王瓦匠也说:“现在盖房子的基本都是两层起步,离县城近的村子,还有盖三层、四层的呢,预备着拆迁,您现在盖一层,将来要是再往上接的话,不但多费好多钱,还会多费好多事。” 二狗喝了两瓶啤酒,此时舌头有些大,说道:“对、对,干脆一步到位,怎么也是个折腾,折腾个二层小楼,瞅着心里都痛快。” 李中明显是有些犹豫,问道:“咱们现在这个地基能承受得了吗?” 对于这方面赵红利是权威,他摆手说道:“这个您不用担心,就这基础,这结构,地梁、圈梁、组合柱,什么都不缺,别说是两层,就算盖三层都没问题。” 李中听到这儿,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成,听人劝,吃饱饭,就盖两层。” 李婶儿听了,高兴得眼泪都下来了,李兰芳更是跳到炕上拍手转圈儿笑着。 盖小楼对于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是大喜事——这个被大病打击的家庭太需要这种振奋的情绪了。 李中笑道:“这可倒好,没两天的工夫,三间房变成四间房,四间房又直接变成两层楼了!” 大家听了这话,都笑了! 屋里的气氛也随之高涨起来,爱说的高谈阔论,爱喝的交杯换盏,爱吃的把盘子碗都吃得比狗舔的还干净。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