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_第四十章 缉拿凶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缉拿凶手 (第2/2页)

,尤俊达、王鹏和程咬金三人把劫下的四十二万两皇杠给处理安放好了。而那边厢,东阿县令徐忠德却发起了愁,他身着官服,领着县衙的一众芝麻绿豆大的官吏们,在东阿县城墙的大门前,等候着事先得了通知靠山王杨林押送皇杠的队伍。可是,他从大清早吃过早餐,就早早地感到了城门前,左等右等,始终未见到押送皇杠队伍的影子。一直到晌午头上,苦苦等待了大抵有两个时辰的光景,还是连个人影子都未曾看见。于是,颇为焦急的徐县令,赶紧派出捕快杨明带着四个衙役,骑着五匹高头大马,朝着通往东阿县城大道一路向东寻去。大抵走了有十里地的功夫,远远地望见前方有一个搭建的简易木棚,并隐隐约约地看到木棚四周的木柱子上拴着十几匹高头大马,而且,乍一看上去,这些马匹像是官马。

    见到此情此景的杨捕快,一路上神色凝重,此时,嘴角便露出了一丝笑意,转眼之间,就喜形于色了。自鸣得意地暗自心道:我家老爷还担心王爷府上的这帮官差们会绕道而行,不经过东阿县境内了呢。没想到,我刚出了县城才十里地的路程,就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儿,碰到了安顿休憩的官差们。看来,我这次定是立了一个大功,到时候,我家老爷定会对我重重的有赏。说轻一点儿的话,最起码要多发我一个月的俸禄;若是说重一点儿的话,说不定,我家老爷一高兴,会把他女儿徐翠翠许配给我做娘子呢。如此一来便是一家人。

    可是,好景不长,世事难料。当飞驰而来的杨捕快带着四个衙役赶到木棚近前并下了马走进木棚下时,被眼前的场景给震惊地程母结合,呆立在了马背之上:十几匹官马好好地拴在了木棚周围的木柱子上,而木棚下却东倒西歪着二十几名官差的脖颈上都无一例外地留有一道长长地刀口子,每一道口子的四周的皮肤上都侵染了还晾干的殷虹鲜血,看的他们是心惊rou跳而又脸色发白。这让乘兴而来的杨捕快只能是败兴而归了,不得不说,让他大失所望。

    别说徐县令奖赏杨捕快了,恐怕这件事被传扬出去,让心狠手辣的靠山王杨林知晓,他所派去往京城长安送给他皇侄儿杨广的押送皇杠的这一队官兵,不仅被人抢夺了皇杠,他们也一个活命的都没有留下来。而且,这件事情竟然发生在东昌府东阿县境内,更为让杨林恼怒的是,这个事发的地点竟然仅仅距离东阿县城十里地的路程。万一靠山王杨林追究下来,东阿县令徐忠德轻则丢了乌纱帽,重则掉了脑袋也未可知。而杨明身为东阿县衙的捕快,定是会受到此事的牵连。想到这里,杨明便有些心有余悸起来,并且还暗自地在心中叫苦不迭。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二十一名官差就是靠山王杨林王府中的人,杨明便查看了他们腰间悬挂着的腰牌,结果却是他们的腰间悬挂着的腰牌无一例外的都是靠山王杨林府中的令牌,且这些官差的背后都绣着一个“杨”字。于是,杨明初步判断,这些人就是徐县令要迎接的人。

    于是,身为捕快的杨明便在思定了一番后,便吩咐两名衙役赶紧骑马赶回东阿县城,把此事如实禀报给徐县令,让他亲自来一趟。而他跟其他两名衙役则负责保护现场,继续勘察一番,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使用如此狠毒的手段杀害了官差们凶手的蛛丝马迹。不过,有一点,杨明可以确定,杀死官差的凶手应该是一伙十分彪悍的响马,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下官差们的身家性命,而是靠山王杨林的皇杠。不过,他们要想得到皇杠,就必须对官差们痛下杀手。押送皇杠一事,是朝廷的机密之事,处了沿途州府县衙的官吏们知晓之外,便无人得知。

    想到这里,身为捕快的杨明便断定,杀害了官差们的凶手定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十有八九是跟官差们一路行来的沿途州县的官吏们有着密切地往来关系,在得知了内部的情报后,便就得逞了。待被派往东阿县禀报此事的那两个衙役离开了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县令徐忠德便骑着一匹马,带着三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衙役赶到了木棚前。待徐县令查勘了案发现场后,断定的结果跟杨捕快一模一样,定是一伙十分彪悍的响马杀害了官差并夺走了皇杠。

    思忖了良久之后的徐县令,把怀疑此次作案的对象瞄准了尤俊达。在这山东地界,只有尤俊达才有个能力和魄力。在山东地界任职的州府县衙的官吏们,虽然有很多的人并未见过尤俊达的本人,但是却都道听途说过尤俊达是山东地界绿林好汉的总瓢把子,手下拥有几千人的绿林人士。不过,作为一方的父母官,只要是尤俊达不跟官府明火执仗的作对,绝大部分的父母官们还是对尤俊达劫富济贫的案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按下诸如此类的案子不审。

    不过,对于此时的徐县令来说,一来,他手中并无真凭实据,光靠猜测和推理,他是不敢贸然对尤俊达采取拘捕行动的;二来,尤俊达在几年前,就已经宣布了自己金盆洗手,按照江湖人士的规矩,凡宣告了自己金盆洗手的武林豪杰,日后就不在参与江湖中的事务了。这让徐县令发起愁来。但是为了尽快给好一根毫毛都可以压死他的靠山王杨林一个满意的交代,待他派人收殓了死去的官差们的尸首返回了东阿县城后,便立即在城中及辖区内的乡镇张贴抓捕凶手的悬赏令,并称:凡是,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之人,能够得到重赏十两银子。

    木棚的最初搭建者——得了王鹏前的那个老头儿,在得知了此事后,万一要是被官府在日后被查出来的话,怕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与其自己坐以待毙,倒不如给官府提供一下线索,一来自己可以抽身事外,二来还可以得到丰厚的赏金。这一举两得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老头儿便走进东阿县县衙的大堂,把王鹏给他钱马下木棚一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坐在大堂之上耐心倾听的徐县令。老谋深算的徐县令在听完老头儿的讲述后,就十分笃定地认定此案的凶手定是买下木棚之人,便命杨明找来了画匠,按照老头儿对给他钱之人的头部器官的描述,绘制了一个头像来。不到几日的功夫,在东阿县的境内,就张贴了无数张印有王鹏头像的通缉令。更为诱人的是,此次悬赏的金额一下子提高了十倍,达到了一百两之多。

    此头像索然是用毛笔简单的勾勒,凡是见过王鹏的人,肯定一眼就认出来,那画像上的人就是王鹏无疑。不用多说,通缉王鹏的消息像是插上了会飞的翅膀,很快飞进了武南庄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