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_第八十五章 吃饱撑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吃饱撑得 (第2/2页)

捞点一点儿好处,反而会因此而丧失了起兵的一个大好时机啊。”李渊在听完李世民的一番陈词后,觉得想法确实很丰满,现实确很骨感。

    “父亲大人,至于失败的后果,世民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世民想的最多的是,只要我们手中握有军队,所到之处,地主和商贾们,必然是不敢反抗和造次的。再加上,我们在敲打他们的同时,再对应地发动世世代代受到他们雇佣的府中的下人、店铺的伙计和耕田的雇农。好比黎民百姓是水,而地主和商贾是船。平静的水能够平稳地承载着船,若是波涛汹涌的水,想必就会把船给掀翻。如此一来的话,相比较而言,只要我们站在了最广大黎民百姓的这一边,相信就算是再难对付的地主和商贾迫于如此巨大的反对压力,定然就会乖乖就范,依照我们的要求捐粮献钱。”壮大了胆子的李世民,声情并茂地向李渊阐述他的理念道。

    “世民呐,你说的这些都没有错。丽儿,倒是这么个理儿。你爹我方才也仔细地思忖了一番,觉得你的这个法子确实是一条妙计。”端坐在石凳上,依然稳如泰山的李渊,在听完李世民鞭辟入里地这一番分析之后,觉得此计甚妙,便深表赞同起来。不过,待他深思熟虑了一番后,觉得如此大张旗鼓地展开此项计划,定然会节外生枝的,便转锋一转,颇有些担忧地思虑道:“世民呐,你想过没有,若是我们照此计行使的话,切不说会让山西境内的地主和商贾们怨声载道。即便是我们能够从他们的手中筹集到粮食和钱财。但是,事情一旦闹大,就会控制不住局面,为父敢拍着胸脯保证,不出七日的功夫,就会向山西境外传扬出去。一旦节外生枝,被远在江南的隋炀帝知晓了此事的话,我们不仅会丧失了起兵的大好时机,而且,身为太原留守,节度整个山西境内兵营的为父,因此还会被生性多疑杨广老小子治罪。”

    “父亲大人,至于你思虑的这个担忧,世民起初也是想过的。只是,一开始,并没有往这个方面思虑太多。不过,方才听父亲大人您如此一说,世民倒是想到了一个应对之策。”待李渊不无担忧地说完这一番话后,方才思忖了片刻的李世民,便立即提议道:“父亲大人,既然我们是让在山西境内的地主和商贾们捐钱捐粮,那么,我们不妨就排名把出入到山西界与其他州府郡县搭界之处的道路上,布置上重兵把守,严防死守,把此事控制在山西境内即可。并要求从明日起,凡是滞留在山西境内的境外人,在二十日之内不得离开山西。只要咱们能够在二十日之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把粮十万石粮食筹集齐,再加上地主和商贾们定然也会捐献上万贯钱。咱们不妨就趁此机会起兵反隋。即便是二十日之后,消息被传扬出了山西,父亲大人就大可不必为此而忧虑了。不知世民的这个提议,父亲大人是否感到满意?”

    “嗯,世民呐,为父看你对想自己的这个法子,思虑还是颇为周全的。既然,咱们都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从明日起,你就照此去做吧。为父为了表达对你此次行动的支持,会调配给你五千精兵,用于筹集钱粮所用。另外,为父我也会安排手下得力的干将,依照你方才所说的提议,在山西与其他州郡县搭界的出入要道,都驻扎上精兵强将,以此来封锁消息。为父以为二十日的光景,定然是大有可为的。”李渊在听完李世民心思缜密的这一番陈词后,立马就化解掉了他方才在心中所生气的忧虑,终于从坐热屁股的石凳上站起来,缓步走到李世民跟前,伸出他一只孔武有力的大手,在李世民的肩膀上轻轻地了拍了一下后,欣慰地道。

    此时此刻的李世民,见到方才还对他所想出的这个筹集粮食的法子还颇有些疑虑的李渊,在他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了一番语言攻势后,如今已是对他深信不疑了。

    一直都处在紧张氛围之中的李世民,此时,待他全身轻松下来之后,竟然冷不丁地“咕”了一声,打了一个饱嗝。或许是由于临来之前,对着一桌子冷饭冷菜的李世民,狼吞虎咽了一番后,还没有消化多少肚中的食物,才打了一个饱嗝。不过,这却让大喜过望的李世民,便脸露窘迫之色。

    “世民呐,你,你这是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李渊听到后,忙不得地关切李世民道。

    “父,父亲大人,没,没事,我,我可能是在临来之前,吃,吃的有些太饱了,可,可能是撑着了的缘故。不,不打紧的。”面露窘迫之色的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地吞吞吐吐道。

    “世民呐,从明日起,你就要为筹集钱两而劳心费神了,在此期间,千万要注意身子骨,不要因为为父让你承担了如此艰巨的重任,在饮食方面千万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定要一日三餐都要食用,听到没有?”早已经身经百战的李渊,不无关切地对身前的李世民叮嘱道。

    “父亲大人,孩儿知晓了。日后,定然依照父亲大人的吩咐,用好每一日的三餐。”深感窘迫的李世民,正想着自己赶紧找个地缝钻进去,突然听到李渊关切地叮嘱后,忙答应道。

    待李世民应完李渊的叮嘱后,此时已是日落西山,月挂柳梢,夜幕降临。眼看着时候不早了,还要赶回去,召集李元霸和尉迟恭商议明日如何展开筹集钱粮之时的李世民,便就此跟李渊告了别,返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派人寻来了李元霸和尉迟恭,为此事商议了大半宿。

    而待李世民离开凉亭之后,独自站在凉亭之下的李渊,暗自又惊又喜地思忖道:自打我儿世民前些时日在楂树岗中了一箭后,虽然失去了不少以前的记忆,但是,论起出谋划策,不但丝毫未减往日的聪明才智,反而比以前想出来的计策更绝妙了。就单说这次筹集粮食。起初,我只是想让他在三十日之内给我筹集十万石粮食,他却答应在二十日之内筹集好。并且,后来想出来的这个计策,不仅能够筹集到粮食,还能够筹集不少的钱财作为日后的军饷。

    想到这里,李渊便禁不住一声叹息道;唉:除了我儿世民能够为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我的第四子元霸武艺高强,也能够在战场上派上用场。今日,他们两兄弟已然成为了我的左膀和右臂。而除了他们俩之外的那两个儿子,嫡子建成,第三子元吉,如今虽都已成年,却都玩心太重,根本就难堪大任。若是有朝一日,失去了我儿世民,真不知晓还能有谁来辅助我争霸天下呢。

    念及至此后,作为铁骨铮铮一个西北汉子的李渊,想到自己的伤心之处,便悲从中来,已是老泪纵横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