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谋于全局 (第1/1页)
恰如踩点而至,门子这一声通禀,犹如给一点火苗,泼上了汽油。腾地一下,无名怒火从心底而起,直窜孙策天灵盖。孙策脑门一下子就炸开了,就如一锅沸腾的粥,嘟嘟的冒着泡,乱成一团。修道?真是可笑,荒谬,就靠这些鬼把戏,竟然要把我家的千里驹给诓走,岂不是要断我孙家一臂。想到这儿,孙策脑门就疼得厉害,腾地一下,按剑而起,就要暴走。 旁边,孙权见大兄听了门人的话,就神色大变,好像黄石公园的火山喷发,全球顿时陷入灭世危机。只见他一手按剑,半跪而起。当时就心知不妙,一把上前,犹如虎钳牢牢抓住孙策左臂,不让他从自己手上溜走,酿成大错。 一边动作,一边大呼:“大兄,勿要恼怒,请听我一言,万不可一时冲动,毁我孙家万年大计!” 孙权嗓门很大,恰旱天霹雳,给孙策来了个当头棒喝,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如今,他别的都不在乎,唯独是家族兴衰是他放不下的。 随着这一声大喝,浑身力气就是一泄,没有当即从孙权手中挣脱开来。先是猛的吸了几口,一吸一吐,换了几口浊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虽然孙策已经很努力,但依旧不能让自己完全冷静下来,就好像是将发未发的活跃火山,淤积越久,积蓄的能量越积越大,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怒火,用好似老虎低声咆哮般的让人战栗的声音问道:“说,是何大计?” 到了这会儿,孙权反倒不急了,放开孙策,袖手跪坐,老神在在,如同小大人,智珠在握。他目视门子,平静道:“你先暂且退下,好生招待于吉仙师,等我兄弟招唤。” 门子依言,自拜谢后,小步后撤,一直退到屋外,方才转身离去。 孙权沉默了一小会儿,静待门子离去。 孙策催促道:“好了,人已经走了,有话就快说,今日你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看我不一剑劈了那神棍!” 孙权微微一笑,道:“弟素知兄怀大志,欲成一番伟业。不知这成大业者,所需者何?” 不待孙策对答,又自语道:“于弟来看,不过二者,一者钱粮,二者人众。得此二者,蓄积日众,善加利用,焉能不成就一番霸业。” 稍停,让孙策思索一会儿,见他怒火又消了几分,看是认同了他的说法。 于是,又道:“在弟看来,钱粮不过是人造,故得钱粮不如得人众。今欲争衡天下,首在得人。而天下人等,又是两分,一是世家豪族,一是百姓流贼。世家豪族据天下九成财富,敛世间英才于囊中,精英荟萃,得之可兴。百姓流贼则是占据天下人口九成,却如散沙,不如世家豪族力量集中,却只徒占了一个人众的名头。故今欲得天下,首在世家豪族之心。只是彼等如饿虎,不可饱餐,餐饱反会弑主。只可利用,不可信任,若彼等团结一心,为主者不得不退避三舍。若彼等自斗,不能团结一致,又不成散沙,方能任之用之。这是争衡天下的正道,走的是以上驭下之道。只是天衍五十,道成四十九,遁去其一。这遁去的一,乃是走的以下克上之道,非得世间大才不可成。如有世家一成精英为媒,添入这天下五成百姓流贼之中,则天下唾手可得。张角之流,走的就是这一条路,只是少了英才为辅,方才旋起旋灭。只是此乃谬想,天下间又有几人愿割rou饲鹰,舍小家而为天下万民。非是圣王在世或枭雄不可。” 说到这儿,孙权凭空添了几分惆怅,想起了后世红旗漫卷度赤水,壮士死不旋踵犹不悔,淡看生死的慷慨豪情,那是草民在用血谱写天下沧桑。这天下,到底分属何人,精英还是碌碌大众,谁又分得清。 忽然间,孙权嫣然一笑,世间哪可能真是黑白分明,有用就好。 心下有了计较,分外的轻松,天地灵粹仿佛在这一刻集于一体,丢弃了烦恼,放弃了柔情,此刻的孙权是高高在上的天。天地无情,万物为刍狗,众生皆是平等,需争那一线生机。
此刻的孙权,心中起了错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金盘洗手,止那风雨。史书豪杰,功有几许。今生何求,起舞一曲。 他心中忽然窜出了一股冲动,情不自抑,莫名的想要一书情怀。可他又不知,情怀为何,难道他天生就是为了天下争霸而存。这一刻,他心中生出了一股怀疑,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无论如何,他是逃不掉的。 “二弟,二弟?”孙策的呼声,将孙权从冥冥天意中给拉了出来,孙策摇了摇出神的孙权,关心道:“你没事吧?” “没事的,大兄!我们继续,”孙权将头轻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表示歉意,“兵家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这争取世家豪族,行的就是正。而聚百姓,就如积沙,取的是奇。以百姓制衡世家,二者缺一不可,我孙家到时居中裁断,才可游刃有余。若是能有如太平道者,为我所用,与世家相制衡,岂不妙哉!” “二弟,理是这个理,可世间的事,都是说易行难。”孙策跟着叹了口气,道,“你我起于县中小吏之家,也算是一方豪强。岂能不知这世家豪强都不是好相与的,只是已有太平道的教训在先,他们岂能不防。” 孙权却是胸有成竹道:“无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先避其锋芒,从山越入手。彼等都是中国百姓,汉家男儿,只是被世家豪族所迫,流入山中,被诬为贼,数有数百万众。若能为我所用,大哥你又何愁兵马不众。于吉老仙久在江东行医,江东百姓山越都感其德,我若能借得几分东风,又何愁我孙家大业不兴。到时候,兄掌俗世大权,我以神权相辅,何愁人心不归附。” 孙策一听,有理。当即拍板,应了下来。兄弟二人又暗室筹划良久,将计划腹稿定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