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朝议听政 (第2/2页)
都称不上什么名臣了。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但是李鸿章左宗棠这两位历史名臣当然就大大不同了。 刘清坐在空荡荡大龙椅上,正难受得要死,恨不得拆了这把大龙椅都好。突然听到李鸿章左宗棠这两个“熟人”的名字,顿时就来了精神,赶紧向现场中那位“熟人”看去,但却只能看到个大概。 因为李鸿章此时正低着头,而那顶大清帽,还那么大!盖在人头上就已经把人的容貌,遮挡去一大半。 不过就算如此,刘清这会还是能隐隐约约看到点李鸿章的面容轮廓,当即就在心里进行了一番评价。觉得这位李“熟人”,摸样长得还是蛮有型有款的,就是胡子一大把,老了点。 心说这时候李鸿章应该还不老呀?怎么这么长胡子呢?!看起来起码有五六十岁!难道又是咱记错了? 刘清原本就对自己历史方面知识特没信心,顿时就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这位历史名臣的年纪。 因为他刚才在心里掐指一算,想着这往后还有什么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还有那什么义和拳八国联军进京等等这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都指着这位李“熟人”去一手经办,所以他心里想当然以为人家现在应该最多只有三四十岁而已,哪里又知道这位李“熟人”现在事实上都已经五十出头了。 这时候御前太监手持一份折子从垂帘后转出来走到李鸿章面前,李鸿章赶紧弯腰低头接折子,头低得更下了,那顶戴辉煌的大清帽,顿时就把刘清的视线,给遮挡得严严实实。 刘清视线受阻后也就不再勉强看名人,但却立马又在心里为这两位在他心中份量差不多的“熟人”,犯起难来。
心说这李鸿章,虽然签了不少卖国条约,但是据自己所知这位李大人应该还是属于大清最有见识的中流砥柱之臣,至少是能臣干臣,而绝不是什么庸碌之臣。可是左宗棠在咱记忆中也是大有作为的中兴之臣呀!他们这两位怎么会意见相左干起来了呢?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才对呀?! 刘清刚才虽然没怎么听明白李鸿章的奏对,但却当然还是能听出来这位李大人与左宗棠在这件事上意见是相左的。 一个主张用兵平叛,一个不主张用兵,嗯,不对,西疆?难不成李鸿章刚才那番话说的是要放弃新疆?让人家自立为像朝鲜越南那样的藩属国?尼玛!这是李鸿章吗?整个一卖国贼!仅仅是内乱又不是什么列强以武力逼得咱没法子居然就主动同意新**立出去?这,这也太那个了点吧! 刘清回过头来琢磨明白李鸿章刚才所奏之言后,心里顿时对这位李“熟人”的印象,一落千丈!不过他此时对慈禧的印象,却又向好的方面,转了点。因为他从慈禧刚才的语气中听出,这位大舅妈显然大体上是偏向左宗棠那边的。 这时候李鸿章已经看完折子,他先恭恭敬敬地把折子还给了御前太监,然后依旧梗着脖子坚持己见道:“启禀皇上皇太后,臣还是主张前议无需用兵西疆。” 尼玛!不会还有个李鸿章这位只是个同名同姓的巧合者吧?! 刘清听到李鸿章还是这么说,顿时鼻子都气歪了,甚至都开始大大怀疑起此李鸿章非彼李鸿章来。 “用兵乃军国大事,既然如此,那就召左宗棠进京问话,让你们当庭对质如何?”慈禧的声音,总是那么平静无波,但又隐含威严。 “太后圣明!”李鸿章话回得也很硬朗,一副道理全在他那一边无惧争议的样子。 不过这位李大人在刘清这个嗣皇帝心中,算是彻底被枪毙掉了。 李鸿章!卖国贼!等老子以后亲政了?看老子不整死你!刘清心中恨恨地骂道。 这天朝议在慈禧做出召左宗棠进京决定后,最主要议题就算是议完了,接下来所议的事,虽然也堪称国事,但是刘清却已无心去听了。因为他心里正憋着气呢!充满了对李鸿章这位“熟人”的失落与失望。 不过他在失望失落完这位“熟人”后,心里很快又开始无不期待起自己另外那位“熟人”左宗棠大人的到来。 但愿左宗棠不会负咱所望吧?! 朝议结束后,刘清在离开那把大龙椅时,心里因李鸿章一事禁不住对左宗棠也有点信不足起来。 不过这天期待人到来的还有一位漂亮女人,这人就是阿鲁特石华姑娘。而这位阿鲁特石华姑娘回家省亲时所期待会面的那个人,姓宋名毅字松柏。 不过这位宋毅宋松柏在江湖上还有个绰号,叫“雷拳”,所以江湖上人一般都叫他“雷拳”宋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