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_第六十三章 教案背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教案背后 (第1/2页)

    关于教案,说句良心话,大清全国各地这些士绅以及大小官员们难辞其咎!正是他们这些人在各自所辖区域一明一暗不断地挑唆,组织,庇护那些没啥文化的无辜的底层劳动人民,对洋教士以及洋教徒采取仇视敌视之态度,这才导致了大清当前这种洋教案越来越多且越演越烈的趋势。

    不过洋教士在中国传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侵略。也就是企图用洋人的文化信仰,来替代咱们国人的传统文化信仰。用耶稣基督等这些洋人的圣贤,来替代像孔子老子等这些咱们国人的圣贤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用洋文,圣经,以及数理化等知识,来代替中文以及四书五经对咱们国人进行启蒙教育。这当然僭越了士绅阶层对国民基层群众的教育权与发言权,同时也大大危害了他们在国人基层社会中的固有之权威,话再说重点也就是动摇了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国本。

    要知道士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与中国文化水**融更全面坚持中国是一切文明的中心和主张的人,而中低层官僚也大多是士绅出身,是孔孟学徒,所以他们当然要跟这些外来文化势力做坚决顽强之斗争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就是北京条约签订后,洋教士在大清的地位以及传教权利,大大提高!而在大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晚期,洋人可是出了不老少力滴!正是他们与清政府联手,才把另外一个同样信奉他们上帝的新政权,给彻底打垮消灭了。也算是那什么大清的有功之臣吧?

    所以洋人的势力,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再一次得到了大大增强与提高。水涨船高下这洋教士们在大清的权利地位,当然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们把清政府跟他们国家所签订的治外法权,推及教民,意思是教民也拥有和他们洋教士一样同等的权利,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大清国民来信他们的教,皈依他们的耶稣基督。还经常举办什么慈善活动搞些小恩小惠动作与士绅争夺民心。这不是动摇国本是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这个国家现在的实际情况,却又让大清那些大小官员们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不得不依法去更多维护那些洋教士的利益,以尽可能不扩大事端,免得遭到上级责难还是轻的,要是再闹出什么洋鬼子打进京城?那可就成国家的千古罪人了!

    这当然让大清这些孔孟学徒之大小官员们心里总是憋着一口气。于是他们处理归处理,但是在向上禀报此类事件的是非曲折时,则大多绝对是站在大清子民这一边。不仅如此,而且他们还往往会对洋教士有那什么诬陷之嫌。也就是往人家洋教士身上泼脏水。

    至于对洋教士利益的********者,鬼子六奕忻,大清这些大小官员们虽然还不至于敢明着对这位恭亲王叫板指责,但是含沙射影类的口诛笔伐,当然是绝对不老少。

    要知道大清这些地方上大小官员们一旦刻意数落起洋教士的罪过来?那话说得就往往有点那什么夸张与不尽不实了,甚至骇人听闻。什么洋教士挖活人心肝呀?什么吃胎盘rou呀?什么喝婴儿血呀?等等这些,吓死个人。

    慈安太后菩萨心肠,看到这样的奏报,越来越多,她这位大清国母心里当然会感到很不好受,气不顺。

    又不是我请你们来传教,而是你们仗着坚船利炮打进来强行传教,凭啥还要这样对待我大清子民呢?慈安国母这么想,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而这些奏折中当然也有很多那什么对奕忻这位“鬼子六”含沙射影的攻击污蔑之词。慈安大姐虽然见识狭窄政治能力有限,但这位毕竟是大官宦家出身,文化水平还是可以滴,像那些隐晦的“含沙射影”,她当然看得出具体是影射的谁。

    这时候慈禧一句话问到了慈安头上,这让她顿时小愣了愣,才回过神来。

    六爷能有什么心事?还不是议政王头衔的心事!哼!这鬼子六现在差事办得是越来越不像样!但却还总是总惦记着升官?!

    慈安反应过来后,心里禁不住当即腹诽了几句。因为她心里这时候对这位六爷正来气呢!

    我堂堂大清国亲王,居然总是喜欢袒护洋人而不怎么维护我大清子民的利益,这算什么回事?

    由于这位东太后此时对奕忻心里正来气,所以她反应过来后当即就直捅捅回了句道:“这鬼子六现在还能有什么心事?不就是议政王头衔的心事吗?”

    慈禧听罢心里微微一笑。知道自己这些小动作已经开始初见成效,于是立马拿出副意外,惊讶,且茫然样子反问道:“jiejie这是怎么了?是六爷有什么地方得罪了jiejie吗?或是做了什么对jiejie不恭不敬的事?”

    “这倒没有,”慈安脸色有点悻悻然:“meimei,这些折子,meimei你都看过了没?”

    说罢就把手头上这份折子往慈禧面前一放,慈禧当然赶紧把目光转移到这份折子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