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湘军特色 (第1/2页)
“怎么毅斋居然会选择走大路?”嘉峪关内肃州城,左宗棠看罢刚送到手上的前方暗线的报告,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从乌鲁木齐到嘉峪关有一千多公里,这路程对这时候交通工具马来说,可不算短,而且沿途还大多是沙漠荒滩,人骑马来回起码得十天左右。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书信联系,左宗棠与前线刘锦棠部却还是可以在一两天内联系上。 因为可以用飞鹰传信。 这就要感谢金顺所率领的旗营了。要知道训鹰熬鹰,这可是满族旗人的拿手绝活。所以左宗棠现在才可以用飞鹰传信与前线在一两天内联系上。 不过这次传信给左宗棠的,不是刘锦棠,而是左老大安插在刘锦棠部的亲信内线。 大将统兵在外,主帅如不能亲临前线指挥,则一般会安插几名亲信内线把前线发生的重要事,一五一十偷偷汇报给主帅。 这是一种常例。 所以统兵大将虽然也都知道自己身边有主帅的暗线,但却大都装不知道,不闻不问。 现在左宗棠手中拿的这份情报,就是内线发回来的。 但却终于也把这位左大帅也给搞迷糊了。 因为在这份内线报告中写道,刘锦棠大军现已移驻距大路很近,而且还命人在大路中那片戈壁上大量打井取水,应该是准备走大路进攻古牧地。 像这样的内线报告,左宗棠现在已经接到第三封了。 接到第一封时,左老大很自信一笑,对身边一个心腹幕僚道:“毅斋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要声东击西呀!好小子!居然连我这老头子都瞒着,呵呵。。。”。 接到第二封时,则是心里略微有点犯嘀咕,但也只是淡淡一笑,依然对自己第一次的判断,很自信! 可现在都已经是第三封了!这当然让左宗棠心里不得不大大地犯起疑来。 不过左宗棠之所以会心中大大犯疑,当然是有原因滴。 大量掘井取水?做得再隐蔽!敌军不可能察觉不到。 毅斋这样做?可谓阳谋!他是真想稳扎稳打在解决了水源问题后,以绝对实力歼敌于戈壁上吗? 这法子虽稳,也有胜算,但却是不是太保守了点? 那片戈壁有几千顷之大,要打出足够供应上万大军饮水的水井?岂不至少得一两个月?再说敌军还可以在中途搞破坏。 毅斋这样做?不像他风格呀?倒是很有点像他那位已故老帅曾文正公的风格? 难道他真是在学习我湘军老帅曾文正公的打法吗? 曾国藩老大带兵打仗,几乎从不取巧,向来都是那什么稳扎稳打,以拙胜巧,就这么一步步以绝对实力慢慢困死你压死你! 那是任你千般袭扰,万般诡计,我自岿然不动,而后认准目标,死不改道,每天推进到预定位置,就安营扎寨挖壕沟,把大营打造得不晓得几牢固扎实,让人完全无从下口,你攻击他只能白白损耗实力,得不偿失,所以你只能就这么眼巴巴看着他最后把大军推进到你不得不坚守的最后那座最重要军事重镇的眼皮子底下。 这时候曾大帅依然不急于攻打你,而是继续安营扎寨挖战壕,对你围而不攻,然后断你的水,断你的粮,一直把你围困到都快要饿死渴死了,他依然不攻打你,而是派人来劝降。 如果你不听?他老人家还要再继续围困你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把你围困到又饥又渴顶多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老人家才会大手一挥,孩子们,上。 像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就是让曾老大这么给拿下来的。 好家伙,一直把天京城围困了一两年,这才在最后一鼓作气攻下来。 事实上曾老大打仗,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只守不攻。 因为就算他攻的时候,那也是在攻击过程中扎好营盘等你来攻,而绝不会主动去向你发起进攻。很温和! 而以这时候武器的有效杀伤距离与范围,那攻击方的消耗,当然比防守方大多了。 所以曾老大打仗最重视的不是怎么去攻击人家,而是怎么把大营扎得更牢固扎实更有利于防守,以大大消耗攻击方的有生力量。 曾老大可以说把以冷兵器为主时代工兵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而等到这位老人家大手一挥,真正向你发起攻击的时候? 尼玛!你已经被他老人家围困得差不多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哪里还需要耗费他老人家的什么力气?完全是一边倒攻击。 这样的攻击?说是攻击,不如说是来换防接收你,更为恰当。 刘锦棠现在挖井取水,当然就很有点曾老大风格的意思。 因为戈壁上的最大难题,就是饮水。如果把饮水问题解决了?然后再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就没有什么无法持久作战的顾虑。 你如果来拦截我?我井里有水,心里不慌,陪你玩。 而如果你不来拦截我?我就稳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