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奕譞崛起 (第2/2页)
都交给李鸿章这个外人汉臣呢? 不过李鸿章对此心里当然也很有数。 李鸿章可是位博览群书很有文化的主,深知功高可以震主,权重也同样可以震主,都会为自己召来不测之祸。 除非你真想造反,但李鸿章这时候显然压根都不想造反。 有一说一,忠君爱国这理念,李鸿章还是有滴。 只是每个人忠君爱国的方式,不同。 李鸿章觉得渐弃新疆,全力建设海防,就是忠君爱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咋办? 所以奕譞一征询李鸿章意见,这位淮军统帅不仅当即表态赞成,而且还专门上折力挺奕譞为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一把手,也就是大清海军最高长官。 李鸿章既然这会做人,奕譞当然也要投桃报李,亲自上折把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二把手的位置,全力举荐给了李鸿章。 慈禧原本把奕譞的折子,交发给军机处议处。也就是把这件不大好办且很容易得罪人的差事,先交给奕忻去办。 一来可以转移矛盾。二来也可以留下点那什么回旋之余地,以便朝廷跟李鸿章讨价还价。 但却没想到办到中途,奕忻这边还没拿出什么好办法,李鸿章那边居然主动跟奕譞达成了默契,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慈禧欣然许可了奕譞李鸿章的折子,任命这两位成为最新成立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一二把手。 奕譞当上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一把手后,事实上已经与恭亲王奕忻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这时候奕譞还不知足,还要插手过问奕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事。 因为振兴大清,光靠国防建设不行呀!还得把工业建设也就是把洋务实业建设搞上去,才能真正实现强国目的。
还有国际关系在这时候也很重要!必须得为大清多争取点和平建设的外部环境,才行。 而这些目前可全都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事。 当然,奕譞对奕忻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绝不是那什么指手画脚,胡乱插手,而是经常来过问关心一下这事那事的进展程度,主要精力当然还是放在了他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奕譞现在的本职工作,分为两大块。 一块是京城防务,也就是旗营工作。一块是北洋海军事务。 不过这北洋海军事务,现在有这能干李鸿章大人亲自抓,也就无需奕譞这位亲王太过把精力投注于此。 一来奕譞没李鸿章在行。二来太过关心也会让人家李鸿章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于海防建设大局不利。 于是奕譞就先重点抓了下旗营工作,也就是大清陆军中央正规军的军队建设。 奕譞下令,废除并回收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物质,像什么盔甲长毛类等等这些铁制装备,全都分期分批地收缴回中央,而后把这些铁器,全都进行了回炉改造,改铸成农具,或是热兵器装备。 为此奕譞还坚决改革了军服,把那什么铁制盔甲软甲战鞋统统都不要了,改为统一制式的全布装军服。 与此同时,奕譞还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淘汰骑兵编制,逐步加强完善步兵编制。 这么一来大清旗营的负担,大大降低。部队的机动性,则相应大大增强。 毕竟不用穿着什么那沉重盔甲干活了,而骑兵的减少,则无疑大大降低了军队原有的供给成本。 事实上湘淮两军早已改用布制军装,那种顶盔贯甲的冷兵器装束,早已在湘淮两军中绝迹。但是八旗劲旅,还顽强地保留着这种冷兵器时代的装束。 很威风!很酷!但却已经没啥用处。 不过奕譞还是保留了大清原有的军队编制,并没有把军队改编什么近现代化这种营团师编制,而是依然保留了原编制。 因为奕譞觉得,这只是个称呼,改不改都没啥实际意义,而他当然早已习惯了原有的军队编制,于是也就还是沿用了原编制。 是呀,班长也就相当于十夫长,排长则相当于百夫长,以此类推,何必非要改成什么班长排长呢? 事实上从大清军队编制来说,奕譞统领的旗营,才是大清真正的中央正规军,湘淮两军则全都原本相当于大清的武警民兵类杂牌军。 就算是到了现在,湘淮两军也只取得了大清地方正规军编制,而绝不是什么大清中央正规军编制。 但事实上大清现在的中央正规军,旗营,从战斗力以及军队实际作用上,都早已名不符实,沦落成那什么武警保安类杂牌军,但却依然享受着中央正规军编制的优厚待遇。 这显然很不公平! 面对这一问题,奕譞当然不会主动把自己统帅的中央正规军,降级,降低军队待遇。 但却当然也想把中央正规军的战斗力与实际作用,跟这中央正规军的待遇,等同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清中央正规军。 但是奕譞军队改革进行到这一步,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遇到了巨大阻力。 这阻力当然来自于在大清已实行了几百年的八旗制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