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麻烦下康熙 (第2/2页)
传说康熙老人家当年考科举时,就是用冒名方式参加。 具体怎么cao作的呢?很简单,先捏造个莫须有人名,然后用这人名,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每次考试,康熙都不是亲至考场参加考试,而是在考场外与考生同步拿到考题,同步答卷,而后再把答卷递进考场混在其他考生答卷中一起交上去,由考官公平阅卷,考官并不知道这份考卷是康熙的。 这法子当然原本是刘清将来参加科举考试既定的法子。 不过现在刘清要对这法子进行一番小小的修改完善,改成那什么真找人代考。 对!就这么干!刘清心中一亮,彻底坚定了找人代考的决心。 不过这法子翁老师一定不会轻易答应!而如果没有翁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法子,这法子铁定实行不了呀! 刘清心里一喜一忧,禁不住很有点为难。只好今天先就这么混过去,回去后再好好想法子说服翁老师。 哎!没法子了!只有再麻烦下康熙爷他老人家了!这天夜里,刘清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最后觉得还是只有这一个法子可行。 于是他说干就干,没过两天就找了个跟翁老师单独相处的机会,又把收伏老爹的那一套,重新上演了一遍。 由于是故技重施,所以刘清这次演得当然很娴熟,而且还相当之入戏,搞得他自己都很有点信以为真以为真是康熙爷给自己托了梦。 这效果当然没说的,相当好,三两下就把翁老师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不过翁老师在接受这找人代考法子后,又突然向刘清提出了个很现实问题。 “皇上,”翁同和很认真严肃地望着刘清道:“殿试这一关,何解?” 大清科举制度规定,京试头榜有名的考生,接下来还要参加复试和殿试,这一榜科举考试才算真正结束。
可复试也好殿试也罢,考试地点都是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 这时候如果还是让人代考?无疑会穿帮。 由于都是在皇宫内保和殿举行的考试,所以复试殿试这两场考试又被考生私下里统称为殿试。 翁同现在这样问,就是指的这两场考试,而不是最后那一场真正的殿试。 而也只有复试过关的考生,才能百分百得到进士功名的头衔。 不过刘清对此心里当然也早有考虑。 “殿试?”刘清傲然答道:“朕亲至保和殿参加考试。” 翁同和闻言一愣,继而又心中大感欣慰。 心说自己这好学生,总算还有点那个啥?骨气!即便最后殿试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那什么头三甲进士及第,但勇气可嘉呀! “皇上!”翁同和无不欣慰地道:“您既然还是要亲自参加殿试,这典学,还是得抓紧呀!” 言下之意是,您还有复试这关呢!而且您还不能在复试这关中考试成绩太差!跟原来那位代考者水平相差太远,这样也同样很容易穿帮呀!所以这四书五经,您现在还是得要抓紧时间学滴!万万不可耽误。 不过翁老师还是欣慰早了点,或者说是他对他这位皇上学生还是高估了点。 “翁师傅,您放心!典学,朕当然会继续用功!不过,嘿嘿,”刘清嘿嘿一笑,把脸皮彻底不要道:“不过这头一场殿试,还是要烦请翁师傅到时候预先把考题向朕透露一二呀,嘿嘿。。。” 啊?什么?!还是要作弊?! 翁同合差点没当场一口气噎死过去,两只眼珠瞪得溜圆。 这时候刘清又脸色一正,无不语重心长地道:“翁师傅,亲政大事要紧呀!” “臣。。。”翁同合在心里无言地叹了口气,垂下头来,“遵旨。” 哈哈,成了!刘清顿时心中大喜,轻松一大截。 接下来这对师生当然是具体谋划怎么作弊的事,以及定下啥时候参加科举的时间。 找谁代考?这事翁老师当然责无旁贷,一力承担下来。但是如何作弊?这位翁老夫子就不贼了。不过没关系,因为他这位好学生刘清很在行呀! 如何作弊?刘清可以说表现出非凡的谋略,那是策划得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充分展示出这位穿越哥的非凡才智,让翁老师无话可说,只有点头认可的份。 就是啥时候参加科举?师生俩闹了点小分歧。 刘清的意思,是自己十岁那年,也就是计划自己十岁时亲政。 他要把殿试作为提前亲政的良机,要在金殿会试的当天,向天下臣民当众宣布,自己这位光绪帝,已经典学有成,所以要提前亲政。 这显然是好主意,翁老师对此也没啥意见,但却提出还是晚两年参加科举的好,也就是推迟到刘清十二岁时亲政。 为此师生俩好一番争持,不过最后当然还是刘清争赢了。 因为他手里有康熙爷这么个无敌杀手锏。 行了!大势已定! 这下刘清算是彻底轻松下来,心情无比愉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