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伟大的母亲 (第2/2页)
谓集大清宫殿建筑艺术之大成。 不过清东陵除了宫殿建筑群建造得美轮美奂气势宏伟外,这里的风景,当然也很不错。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谷中藏宫殿,峰顶缀楼阁,神道通幽冥,石兽竞雄姿,一路行来,各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无论生前死后,都他娘绝对很值得你到此一游。 当然,如果是死后,最好可以永远在这里游下去,成为这里的常住人口。 我大清?很不错呀!广大!富饶!宁静!祥和!比预想中强多了!尤其是从京城一路行来到这里,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前世影视作品中反映晚清面貌的那什么随处可见的衣不蔽体饥寒交迫类人群。 这样的国家状况,等不久的将来,交到咱手里,有希望!大大滴有希望!一定能被咱治理得超英赶美! 刘清的心情,越来越好,不仅确认了自己所生活的年代,而且还对这个年代的大清帝国,越来越有信心。 事实上这时候的大清,还沐浴在同治中兴的光辉中,而且这光辉,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散去,依然普照着大清。 因为所谓的同治中兴,跟同治哥根本就没啥关系。而是由于在同治年间,大清实际上是实行的一种类似于英国君主立宪制那样君权相权相分离的共管制度。 恭亲王奕忻,这时候他手中所掌控的实际权力,就相当于英国的首相。
慈禧慈安则相当于英国女王。而且还不是一位君王,是两位并列且同心远大于互斗的君王。 所以这时候大清的最高权力,等于是三个人在共同执掌,他们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而且还在相互监督。 权力一旦得到了有效的监管监督,当然就不大容易滋生出什么腐败,低效,低能等等这些负面东东,而是能更多地发挥出它的正面效应。 这才是同治中兴的真相之所在。 刘清现在出行时,同治哥虽然已经去了,但大清最高权力格局依然是两权鼎立三人共管的局面。 所以这时候的大清,当然还是沐浴在同治中兴的光辉中,而且还是同治中兴的成熟期,而不是什么早期或没落期。 是故刘清这次出游所看到的景象,当然还可以,并不是那什么凄惨凄凉的王朝末日景象。 但就在刘清兴致大好的时候,李莲英突然凑过来向刘清提了个很忠臣很忠臣的忠谏。 “皇上,您的万年吉壤,也该尽早选定动工呀。” 啊?什么?我呸!**! 刘清反应过来后,心里顿时膈应得不行,恨不得当场一脚踹死这个很忠臣很忠臣的李大太监。 不过他当然还是忍住了,没踹。 倒不是刘清现在没胆踹这位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而是因为他没理由踹人家呀! 因为人家刚才提的那建议,的确是忠谏。 大清历代君王坐上龙椅后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如果不出意外,铁定都是那什么为自己选坟地修墓,赶着去死。 这是大清历代君王不成文的惯例,就算大清以前唐宋明等这些朝代的汉民族君王,也大都同样如此。 所以刘清这会又有啥理由踹人家李莲英呢? 不仅没理由踹,而且连言语上反驳人家的理由,都没有。 可刘清这位穿越哥当然还是对这种做法,很不感冒! 老子现在才七八岁,你他娘就要为老子选坟地!******! 刘清恶狠狠瞪了眼这位李大总管,没搭理对方,就这么不顾而去。 把李莲英一个人凉在那摸头不是脑地心慌发愣。 奴才好像没说错什么话呀?李莲英望着刘清不顾而去的背影,满脸茫然。 不过刘清这时候也游兴大减,心情大坏,搞得他这次郊游,最终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然而真正让刘清很头疼很头疼之名垂青史的大忠臣,还在后面。 即将粉墨登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