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_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小无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小无猜 (第2/2页)

,紧接着就起身告辞而去。

    慈禧没有挽留,就这么含笑目送着阿历克丝公主先行离去。

    因为她今天来可是要跟慈安商量正事,不相干的人,当然是走干净好。

    “meimei,出了什么事吗?”慈安很精明,一眼就看出慈禧今天来是有正事要和自己商量,阿历克丝公主一走她就主动向慈禧这样询问道。

    慈禧沉着脸点点头,而后拿出两道折子递给慈安道:“jiejie先看看这两道折子吧。”

    “尸谏?!”慈安接过折子没看多大一会,嘴里就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她蓦地抬起头来看了眼慈禧,见慈禧只是阴着张脸不说话,而后又赶紧埋下头去接着看折子。

    事实上吴可读在这道遗折里虽然为立嗣一事对两宫皇太后提出了批评,但却并不严重,仅仅只是轻描淡写提了一笔罢了。更没有谏言什么推翻现在这种既成事实的状况,而是强烈要求朝廷对这次不怎么合乎法度的立嗣立君,立即进行妥善的弥补。

    怎么弥补呢?吴可读在遗折里谏言道,等当今皇上也就是刘清以后生了儿子,不仅必须立即无条件过继给大行皇帝同治,而且还必须立为储君,以承继同治哥皇位的名义,做下一任大清皇上。

    这样也就把大清皇位合理合法的承继顺序,从下任帝王开始重新恢复了过来,再次回归正道。

    主意倒是不错,而且还正中慈禧下怀,慈禧当年立刘清为帝时就很想这么干,但却还是放弃了此念。

    因为这么干,不仅对慈禧有利无弊,而且还可以让她对已故儿子同治,有所交待,对天下臣民有所交代。

    那什么对人有所交待,好理解,无需累述。

    对慈禧有利无弊又怎么讲究呢?

    话说如果刘清将来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就立马过继给同治,并立这个孩子为储君。

    这就意味着即便现在这位有了儿子的光绪帝刘清,马上就死翘翘了?也没啥关系。因为这时候国家已经有了一位合理合法的继承人。

    而慈禧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这男人只要长大到十二三四岁,就可以那个啥了,而且还一定会很积极主动地去那个啥,绝对无需她为此去cao心着急刻意催促安排什么。

    所以现在这位皇上有第一个儿子时,很可能都还没亲政,只有十三四岁,而已。

    这也就是说,这时候的慈禧,依然大权在握,并依然牢牢占据着名份大义上的绝对优势。

    而这时候大清新的合法继承人,也已经诞生了。

    所以这时候的慈禧,当然就可以对现在这位已经长大到行将开始对她构成威胁的光绪帝,予取予夺,生死随心。

    愿意配合好做傀儡皇帝?就让你接着当皇帝。但是如果你不愿意配合或配合不好?则可以随时干掉你,然后再立你刚生的儿子,为帝,也就可以了。

    由于你儿子是合理合法的帝位继承人,所以这新旧帝王的交替,也就不会引起什么国家大的动荡,可以平安过渡。

    因为别人找不到反对新皇的合法理由呀!

    要知道慈禧当年在立刘清为帝,她那时候所冒的风险与心里所承受的压力,还是不老小滴!

    所以这当然对慈禧相对有利,让她更有主动权,大大消除了她对将来的隐忧。

    只是这生儿子的事?就得那什么看天意如何了!

    不过慈禧相信,播种这事,绝对无需自己担心。大不了到时候多分配点田给这位小皇上去播种,广种薄收,应该还是可以有把握尽快收获一位小皇子滴。

    只是这干法虽好,但却和大清自雍正帝以来另外一条铁律般不立储君的正大光明匾传位祖制,相违背。

    所以慈禧当年在已经违背了一次祖制立刘清为帝的情况下,也就不敢也不想再去冒然触犯另外一条大清铁的祖制。

    但是现在这位什么文死谏之吴可读大人却用尸谏这种方式,突然堂而皇之地把这干法给提了出来。

    这对慈禧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不过这天赐良机,对刘清这位光绪帝来说,却也无疑意味着危险的阴云,又一次悄悄地光临到他的头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