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刘清的答辩 (第1/2页)
一周后,刘清很冷静很自信同时也是很主动地找到了翁同和老师。 他要对翁老师一周前所提问题慎重地进行答辩。 这时候刘清心里面当然早就已经想通了,不再对翁老师有何不爽。因为他知道人家翁老师这样做,最起码用心出发点是好滴。 怎能这小气跟人家斤斤计较呢?要知道咱现在可是皇上!是天子!当然要有海一样宽广的心胸,才行。 “翁师傅,”毓庆宫,刘清侃侃而谈道:“朕觉得,我大清目前最首要问题,不在外,而在内,是故朕亲政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整顿内治,先内而后外。” “哦?”翁老师眼睛一亮:“皇上此话怎讲?臣洗耳恭听。” 刘清很有帝王范地一笑,面色越发从容而自信:“朕以为,我大清欲整顿内治,非先从八旗祖制上开始整顿不可!” 八旗祖制?!果然一语中的!有见识!翁同合闻言一惊,顿时来了精神。 他霍然掀开眼睑,目光越发闪亮地注视着刘清追问道:“那请皇上说说为何要先从整顿八旗制度开始呢?” 要知道八旗制度,这可是大清能够占领中原的基石,一直被大清历代皇帝视作根本。 而受惠于这一制度下的广大旗人,则是拥护大清朝廷最忠实与最坚强的后盾。 但是八旗制度实行到现在,已经成为大清最大的顽疾。而且这顽疾,还很明显很明显谁都可以看得到,天下皆知。但却谁都不敢轻易提出改变现有的八旗制度。 曾经有位权倾朝野的满族重臣,肃顺大佬,就曾尝试着进行过八旗制度的改革,但最终却落得个身败名裂菜市口斩首的下场。 事实上肃顺当年之所以在辛酉事变中完败,生死道消,表面看上去是输给了慈禧奕忻这对狗男女的内外勾结,里应外合。 实际上却是因为这位肃老大在此之前强行推行过八旗制度改革,动了广大旗人的奶酪,尤其为京城地区广大旗人所不容。 所以他才在那什么失道寡助的情况下,输得那样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话绝对有问题!是他娘大大的谬论! 这从现代股市股价的涨跌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真理”往往掌握在失道寡助的少数人手里!不是吗? 要知道肃老大当年,可不是一般的牛逼,而是灰常的牛逼!绝对是权倾朝野,大权在握。 曾国藩是他老人家破格启用的,左宗棠也是他老人家一力保下来的,名闻古今到现代都还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场舞弊大案,也是这位老人家一手cao办的。 从文臣到武将,从中央到地方,大清当时最重量级几位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尤其是汉族大臣,可以说全都是他老人家重点提拔重用起来的。这才保住了大清当时在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过程中岌岌可危的江山。 可见肃顺当时在朝中权势之盛,官场人脉之深厚,绝对是首屈一指。 咸丰帝去世后,这位大佬手里还握有咸丰帝遗命,是正儿八经的首席顾命大臣,且又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氏皇室宗亲,下理朝政,上辅幼主,名正而言顺。 再来看看慈禧奕忻这两位在当时是啥角色。 一个是大行皇帝的小老婆,差点被咸丰帝临终前赐死,可见咸丰帝是多么“喜爱”这位小老婆懿贵妃。 另外一个则是闲置多年在英法联军进逼京城情况下才刚刚被迫启用不久的闲散亲王,连顾命大臣名单都没被选入,可见这位恭亲王在咸丰帝心中何其不为其所信也! 要不是因为咸丰帝老妈早死,他是由恭亲王老妈一手带大,估计这位恭亲王早就被咸丰帝干掉了。 这也就是说,慈禧也好,恭亲王奕忻也罢,这两位在咸丰帝在世时都极不得咸丰帝信任。 所以即便奕忻被重新启用,但是由于他启用时间太短,其当时在朝廷的根基,可以说极其薄弱! 遍观当时整个大清官场,真正有份量愿意跟这位恭亲王干的朝中重臣,大概也只有军机大臣文祥一个人,而已。 这种情况下肃顺又怎么可能被慈禧奕忻以及刘清老子奕譞这伙年纪轻轻小青年给他娘轻而易举地玩死了呢? 事实上这位肃顺大佬是改革八旗制度的先驱,他是为改革大清最大顽疾八旗制度而死。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绝对是那什么革命先烈,而不是什么大清的叛臣贼子。 不过政治这玩意,就是很龌龊很龌龊绝对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所以这位肃顺大佬明明是改革先驱,但却成了乱臣贼子,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翁同合可是辛酉政变的亲历者,而且还是汉臣。 这位帝师心里虽然很清楚八旗制度已经成了目前大清身上最大的毒瘤,而且还是致命之毒瘤,必须要革除!但却也深知这改革八旗制度的风险性与危险性,忒大! 哪怕这位改革者是大清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同样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所以尽管翁同合早就为自己这位心爱的皇上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改革大清振兴大清的方案,但却还真没想着首先要从改革八旗制度开始。 因为这里面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呀! 可刘清现在却提出,要想整顿大清内治,必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