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回 闯三关 (第1/2页)
周师爷在伏羲阁向菡萏说了一段京城往事,原来他在二十多年前,偶遇过小白靴。这位戏子小白靴就是现在红遍苏鲁豫皖四省小白鞋的生母。菡萏听了,眨巴着眼睛,继而恍然大悟,她上一眼下一眼瞅着周师爷,看得这位鼓盆道人浑身不自在。 怎么啦? 怪不得你口口声声要救小白鞋呢,还夏姑娘夏姑娘叫的那个亲啊,原来你和她娘是老相好,呀,小白鞋怕是你和老白靴的私生女吧,老子救闺女,天经地义。 周师爷笑呵呵地听着,申辩:二丫头,想哪儿去啦,我和他娘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当初,小白靴跟随父亲从湖州到京城经营茶叶生意,囤积了三十辆大马车的好茶叶,可偏偏卖不出去,她父亲急火攻心,病死在京里,下面的伙计趁火打劫,背主弃义,拐走了茶叶。小白靴落得连返乡的钱都没有,无计可施,还好有一个好嗓子,暂时栖身烟花巷,人家是卖艺不卖身的。仲秋那天,小白靴拨动琴弦,想起了平生的不如意,忍不住哽咽哭泣起来,才在客人面前失了态。 小白靴真的不是你的相好?菡萏将信将疑。 真的。周师爷认真地回答。当年,他遇到小白靴后,也是痛惜两家弦的传人如此漂泊凄凉,就从囊中掏出了二十两纹银,资助小白靴脱离了烟火巷。 哦,你还是小白靴的恩人呢。 受恩莫忘,施恩莫念。二十多年的陈谷子烂麻子了,如果不是昨天在放鹤亭听了两夹弦的调儿,这件事我都忘了。小白鞋夏云芝到放鹤亭拜谢,当时我瞅着她面熟,一时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后来翟管家向我说,这个小白鞋就是当年的小白靴之女,这才知道她的家承。 那你为啥不对爹爹和姨娘说呢? 我没啥隐瞒的,只是这事和小白鞋遭劫并没有瓜葛。 那你为啥对我说? 这还用问,四个丫头中,数咱俩最亲。 这个倒是真话。菡萏满意地笑了,两颊露出浅浅的酒窝。周师爷看着她,仿佛看见了十前的归妹,那时的归妹也像菡萏一样,没有心事,整天价就只知道练功夫。可一晃时光流逝了,归妹现在变得心事重重的。什么是年轻?就是可以拥有很单纯的欢乐,可以做一些看似荒唐的事情。成熟难道就是勇于担当和心事重重吗?自从到了徐宅,他才发现归妹心神游弋,有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蓝天发呆。心底压着情缘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作为长辈,周师爷蛮心疼归妹的,他和杨露禅交情莫逆,深知一个内家拳中出一个人才很不易,别的门里都是徒弟找师傅,但在这绵拳中,都是师傅主动找徒弟的。杨露禅曾向周心斋感叹:绵拳,几代人不过二三子。也就是说,几代人中,也只有二三个集大成者,可以练到最高峰者。归妹就是这样的人才,不过现在她的功夫被琐事绊住了腿脚。 周师爷无意间地摸了一下烟袋荷包,沉思:看来不是所有的情缘都能带来欢乐,欢乐和情缘是两码事。有些情缘虽然带不来欢乐,但人同样需要这份情缘。这就是感情的不可解。一份情缘是可以伴随人的一辈子,但欢乐却稍纵即逝,无法与一份情缘相提并论。 菡萏哪里知道周师爷的心思,她张开五指,在他目前晃动,问:傻啦?你还真惦记起那个小白靴啦?不过话说回来,这当娘的可没闺女值钱,当年你花二十两就打发当娘的回家了,现在可好,我们得拿五千两银票换闺女。说来说去,还得怨你,要不是你救了小白靴,今天就没小白鞋的麻烦了。 好好好,怨我,二丫头这张嘴可是一点儿都不饶人。走吧,我们去救小白鞋去! 嗨,假道士,你还没说明白这荷包,怎么回事呢? 荷包的事儿得暇再说。 酉时,大悲寺外戒备森严,一色的喽罗兵背后都有一个的“白”字。周师爷骑马,菡萏步行,两个人来到大悲寺,有喽罗兵也不答话,默默地牵走了马。门一开,菡萏和周师爷昂首阔步走进去。刚踏进门,一排利刃挡道,原来是二十名刀斧手架起钢刀阵,菡萏毫不迟疑,径直迈步走了过去,周师爷在身后暗暗称赞:不愧是归妹一手调教出来的徒弟。过了庭院,到了罗汉堂,又有两十名弓箭手,各搭硬弩,箭在弦上,分成两列,摆成了弓箭阵。菡萏回头说:这个白小义谱够大的,他又不是阎王爷,摆什么阎罗殿啊?说罢,两人大步流星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