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回 剃头匠刘二好 (第1/2页)
大雪节气,好天好灶。菡萏捧着一床新锦被送到伏羲阁,周师爷正在太师椅上看《石头记》,菡萏不满地敲打他,说:本小姐亲自拆洗你的被子,你这个假道士,也不说个感谢的话儿。 周师爷懒洋洋地从椅子上起来,举起道袍的袖子在脸上胡乱擦了一下,说:丫头,我这身道袍都有虱子啦,要不你也顺便涮洗一下? 你为啥不支使丫鬟老妈子呢? 我嫌她们的手脚粗苯,只好劳累二大小姐,你说这快过年了,我穿身脏道袍还不丢徐宅的面子? 假道士,休要得寸进尺,不过看在咱俩平日里的亲近,就再给你洗一次,下不为例。 二小姐,话不要说这么绝啊,说不定你有用着我这个假道士的时候。俗话说,烧香趁早,送礼趁巧,你给我洗一件衣服,之不定那天我就可以救你一条小命。 这一点倒不是周师爷说大话,菡萏也服气,这个鼓盆道人嬉笑怒骂,一副游戏人间的模样,但到了骨节处,离开了他还不行。 你在看什么?这书里有什么好,天天闷在屋里? 二小姐,我在看《石头记》,这是本朝的才子小说,你看这一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事练达即文章。说的多好啊。 有什么好的,不过是十四个字。 我的二小姐,你真是活宝一个,连《石头记》都入不了你的法眼。我给你讲啊,这是世事洞明,妙就妙在用了一个“洞”字。 菡萏老实地坐在他对面,眨巴着眼睛听着。她的睫毛不长,但细而密,眼神澄澈,仿佛一弯浅浅的溪水,闭合之间,可以看出白皙眼帘上纤细蓝莹莹的血管,仿佛一道轻盈盈的卷开自如的湘竹帘子。 周师爷见有了听众,兴致倍增,摇头晃脑地解释:当你走进一个山洞时,是不是一片幽暗?在一个洞里,还能识别四面八方,是不是很厉害呢?这就谓之“洞明”;人事练达呢,练和达不一样,练是谙熟,达是看得开放得下——说到这里,周师爷扫兴地停住了,他看见菡萏托着腮帮子闭上了眼睛,爱答不理的。 周师爷大失所望,说:我真是对牛弹琴啊。 假道士你说什么,你把我当作牛,看我不收拾你!菡萏毫不客气跃起,骑到了周师爷的脖子上,周师爷不堪负重,匍匐在地。菡萏扔掉他的瓜皮小帽,揪住了他的发髻,跨在其背,喔喔驾驾地作骑马状:假道士敢说我是牛,本小姐就把你当作马! 周师爷肥重,一番折腾,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告饶。好半天,周师爷爬起来,瞅着菡萏,一副不得其解的样子,喃喃说:你这个丫头简直是个混世魔王,今后谁还敢娶你过门? 菡萏撇嘴,说这个用不着你这个假道士cao心。我嫁不出去,就赖在你身边。 周道士说:那敢情好,冬天里,我恰好缺个捉虱子的傻丫头。 对了,假道士,我都忘了,我爹爹喊你去篦头去,你去不去? 不去,道士一向束发,根根头发都是父精母血,去之不孝。你陪你爹爹去吧。 大雪时节,快过年了,徐鸿儒想去篦头。 篦头又叫剃头,清军入住中原后,实行留头不留发的高压政策,一度剃头匠为官方所控,剃头也成了一个不祥的词儿,改称篦头。康熙爷以来,留辫子成了惯例,剃去四周,主要是剃去头部前半方的头发,然后束发留辫,谓之“杀四夷,留中原”。辫子的打理颇为工夫,有松辫、紧辫、做锅圈儿,整理前后孩儿发之说。 子母柳的篦头匠不算少,中间的佼佼者是刘二好,刘二好三代人都干这一行,手底下干净麻利。徐鸿儒这天带着菡萏与臭儿去刘二好的剃头铺。 一间简单的砖瓦房,门前摆个木板,上面写着:向阳掏耳,清水洗头。门上首用竹竿挑着一个幌子:刘二好篦头铺。 刘二好知道尊卑,磕头跪安。菡萏掏出一些碎银子,刘二好感激不尽。先让臭儿剃头。刘二好闭上眼也能飞舞剪刀,蓬松一团糟的头发三下五去二就没了,然后给臭儿洗头,让他头尽力伸,颈尽力拔,腰尽力探,一瓢水泼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